淮流赴海何时穷,我生飘泊西复东。
山中老僧旧相识,惊我非复当时容。
三年历遍百忧患,迁就汲汲如飞鸿。
人生易老古所叹,如我安得颜长红。
尘埃漫灭旧题壁,枝叶已拱当时松。
我方奔走师已老,更念别此何时逢。
眼看故旧怀抱好,宴坐不觉听山钟。
长淮月高人语绝,惟有塔铃鸣夜风。
淮流赴海何时穷,我生飘泊西复东。
山中老僧旧相识,惊我非复当时容。
三年历遍百忧患,迁就汲汲如飞鸿。
人生易老古所叹,如我安得颜长红。
尘埃漫灭旧题壁,枝叶已拱当时松。
我方奔走师已老,更念别此何时逢。
眼看故旧怀抱好,宴坐不觉听山钟。
长淮月高人语绝,惟有塔铃鸣夜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深刻感慨。开篇即以“淮流赴海何时穷”设定了主题,淮河奔腾入海,象征着时间的无尽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渺小。诗人自述生平飘泊不定,却始终无法找到安稳之所。
接着,“山中老僧旧相识,惊我非复当时容”表达了诗人与一位老僧重逢时的感慨,彼此都已改变,尤其是诗人的外貌和精神状态已经大不如前。这段落强调了时间对个人外在和内在的双重打击。
“三年历遍百忧患”描述了诗人近年来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忧虑,而“迁就汲汲如飞鸿”则形容诗人的生活状态,如同大雁般漂泊不定,心中充满着不安和渴望。
“人生易老古所叹”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观点自古以来即被人们所共鸣。紧接着,“如我安得颜长红”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如何能保持青春活力的一种自问,显得既无奈又充满了自嘲。
“尘埃漫灭旧题壁,枝叶已拱当时松”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时间流逝后自然界变迁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朝的景象,再次强调了时间无情的主题。
“我方奔走师已老,更念别此何时逢”表达了诗人的急切感和对于未来的担忧。诗人在岁月的催促下,意识到自己应尽快寻找心灵的归宿,同时也对未来可能的重逢感到不确定。
“眼看故旧怀抱好,宴坐不觉听山钟”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于生活现状的接受。诗人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平静的心态,以此来抵御时间带来的孤独和忧伤。
最后,“长淮月高人语绝,惟有塔铃鸣夜风”以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婉的情怀结束了整首诗。长淮之水在明月下平静无声,而人们的喧嚣与议论已不再存在,只剩下寺院中传来佛教塔铃的声音,在夜风中回响,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笑啼俱假,但绰约风流,依稀还似。
半壁粉墙低映月,卖弄佳人才子。
情丝牵引,清光回照,漫道伤心死。
猛然觑破,原来情薄一纸。
应是缥渺飞仙,当年窃药,落在银蟾里。
半面人閒高处望,传与霓裳歌吹。
有意留仙,难禁夜短,还怕镫花坠。
迷楼吐燄,倩谁挽住香袂。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台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