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仁老画梅二首·其二》
《仁老画梅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吴则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玄牝要饱知,六出端不死。

妙高一瓣香,付与毛锥子。

(0)
翻译
深入理解神秘的母性,六出之兆并非绝路。
在极高之处献上一缕清香,赠予笔尖的才子。
注释
玄牝:比喻深奥的、难以言喻的智慧或源泉。
要饱知:深入了解、完全领悟。
六出:古代占卜中指六种凶兆之一,这里可能象征困难或变化。
端不死:意指困境中仍有生机。
妙高:极高的境界或精神层面。
一瓣香:象征虔诚的心意或微小的贡献。
毛锥子:古代对毛笔的别称,借指文人或有才华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仁老画梅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

"玄牝要饱知"中的"玄牝"指的是宇宙间神秘而又高深莫测的道理,而"要饱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充分领悟这些道理的心愿。"六出端不死"中"六出"可能是指自然界万物生长的六个阶段(即生成、发展、高峰、转折、衰退、消亡),而"端不死"则暗示了生命力顽强,虽然经历了各种变化,但始终不至于死亡。

"妙高一瓣香"中"妙高"形容梅花的高雅脱俗,而"一瓣香"则指的是梅花散发出的淡雅清香。"付与毛锥子"中的"毛锥子"可能是指画家在绘制梅花时所使用的细笔,"付与"意味着将这份高洁的美好赋予给画家的作品,从而使之传世。

整首诗不仅颂扬了仁老对梅花艺术的精湛造诣,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力和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与赞赏。通过这短短几句话,吴则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崇尚高洁、追求永恒美好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吴则礼
朝代:宋   籍贯:今湖北阳新)

吴则礼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猜你喜欢

青阳代谢行

青阳已代谢,赤帝方司衡。

草木日繁庑,黄鸟鸣嘤嘤。

维彼造化者,密运何神灵。

不知为所迁,但见白发生。

囿身天地间,所卫唯生经。

宜令心气平,毋使疾疠婴。

顺此阴阳序,四体当安宁。

凯风吹棘薪,夭夭长枝茎。

怀念父母恩,有泪如雨倾。

仰观仍俯察,因之捈中情。

(0)

冯深居长余二十三岁赵东阁长余二十二岁周汶阳长余一十七岁皆折行辈与余交淳祐辛丑同访余于竺山有会宿诗距咸淳乙丑已二十五年矣痛先觉之凋零感吾生之既老因成十韵以寄死生之情

三老皆达人,虚受无蒂芥。

笔阵绝纵横,词源极澎湃。

丁时身屡蹇,志道心不懈。

放浪事物表,若曰宇宙隘。

求我于空间,岂识有机械。

留诗在幽窗,足以镇山怪。

神灵谨守藏,光艳无减杀。

今朝一长吟,顿使老疾差。

三老不可作,吾心亦遄迈。

中心曷能忘,长吟复长喟。

(0)

冬日山居

出门无所求,藜杖常挂壁。

睡起日将午,耳目有清适。

冰池坼寒光,雪檐响清滴。

道人期不来,独看麻衣易。

(0)

山中吟·其六

受性不分拿,处身常落魄。

难以事王侯,唯堪友猿鹤。

遂尔辞国都,终然住林壑。

渴则饮涧溪,饥则茹薇藿。

烟霞水石间,自得无穷乐。

所归在一死,天地为棺椁。

弃埋任从他,曾不加计度。

乌鸢与蝼蚁,于吾无厚薄。

清泰藕华池,深知可栖托。

念兹常在兹,但观西日落。

(0)

野处

野处日多暇,扶藜信脚行。

荒原寒鸭阵,深巷午鸡声。

随地有幽事,閒人无滞情。

归来新月上,照我入柴荆。

(0)

晓别故人

别日不易数,相逢多故情。

为吾留一宿,同子话三生。

月印秋灯白,霜添夜气清。

晨钟缘底事,还又动离声。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