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邑青山围四境,小嶂城西庳亦胜。
昔吾先世笼有之,遂作两园地相并。
其后阅姓凡几家,败牖颓垣蓬满径。
新堂忽起辟荆榛,旧木犹存覆阴映。
百年父老观废兴,举觞竞来为地庆。
丈人健吏勇为国,尝抑豪彊沮奸倖。
馀才归逸作玆园,举废治荒譬为政。
贱子归休一亩宫,横榻仅容支麈柄。
每于田野纵嬉游,复荷乡闾同爱敬。
霜风吹澹夕阳时,往听僧庵打钟磬。
开轩松竹复清疏,解带亲交共觞咏。
坐久时逢归鸟斜,饮罢仰看圆月正。
百岁如轮那得知,一日纵狂何足病。
老梅岩隙已含苞,更待雪香攀石磴。
吾邑青山围四境,小嶂城西庳亦胜。
昔吾先世笼有之,遂作两园地相并。
其后阅姓凡几家,败牖颓垣蓬满径。
新堂忽起辟荆榛,旧木犹存覆阴映。
百年父老观废兴,举觞竞来为地庆。
丈人健吏勇为国,尝抑豪彊沮奸倖。
馀才归逸作玆园,举废治荒譬为政。
贱子归休一亩宫,横榻仅容支麈柄。
每于田野纵嬉游,复荷乡闾同爱敬。
霜风吹澹夕阳时,往听僧庵打钟磬。
开轩松竹复清疏,解带亲交共觞咏。
坐久时逢归鸟斜,饮罢仰看圆月正。
百岁如轮那得知,一日纵狂何足病。
老梅岩隙已含苞,更待雪香攀石磴。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园林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吾邑青山围四境”,以青山环绕的家乡为背景,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接着,“小嶂城西庳亦胜”一句,虽言地势低矮,却也自有其独特的美。
“昔吾先世笼有之,遂作两园地相并。”追溯到过去,这里曾是家族的领地,建有两座相连的花园。然而,“其后阅姓凡几家,败牖颓垣蓬满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花园逐渐衰败,荒草丛生,一片破败景象。
转折点在于“新堂忽起辟荆榛,旧木犹存覆阴映。”在新的时代,有人重新修建了房屋,开辟了荒地,古老的树木依然枝繁叶茂,为新建筑提供了遮荫。这不仅是一次物质空间的重建,也是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延续。
“百年父老观废兴,举觞竞来为地庆。”历经百年沧桑,当地的老人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他们举杯庆祝,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接下来,“丈人健吏勇为国,尝抑豪彊沮奸倖。”强调了人物的积极作为,他们勇于维护国家利益,抑制强权,打击不正之风,体现了社会正义的力量。
“余才归逸作兹园,举废治荒譬为政。”诗人自述,他将剩余的才华用于建设这个园林,治理荒废之地,如同治理国家一样,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贱子归休一亩宫,横榻仅容支麈柄。”诗人归隐田园,享受着简朴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繁华到衰败,再到重生的过程,蕴含了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流露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怒石势欲落,哀狖啼啾啾。
攀援无尺土,寸步犹淹留。
槎枒千章木,终古闻飕飗。
阳乌避荟蔚,六月思重裘。
升高瞰巨浸,端倪洵难求。
洪涛蘸云霓,湠漫不可收。
缅渺望乡邑,西接昆崙邱。
王母竟何许,玄圃空悠悠。
想像扶桑枝,垂椹光十洲。
安能驭鸾鹄,饱啖销羁忧。
言出城南门,驱车夹山去。
言寻竹林寺,忽见连山树。
峰色夕阳中,苍筤绿如雾。
钟磬出瑶林,林外微风度。
径入鹤林中,寺外纷古趣。
茅茨作经楼,僧侣禅悦遇。
不见寄奴泉,遥想苏仙句。
有鸟无鹃声,林竹如沐露。
出寺五里馀,复得竹山路。
客亭涧曲临,禅房山坳聚。
翛然绝尘氛,恨无入山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