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水双塘未褪红。藕花中。有梧宫。
西子容光,半作水芙蓉。
半作姑苏台上月,如天上镜,照秋空。
脂水双塘未褪红。藕花中。有梧宫。
西子容光,半作水芙蓉。
半作姑苏台上月,如天上镜,照秋空。
这首《江城子》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其内容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脂水双塘未褪红”,开篇即以脂水形容清澈的池塘,未褪的红则暗示着夏日的余韵,仿佛在说这两处池塘依然保留着夏日的色彩与生机。这样的描写既生动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水面上飘荡的微风与水中倒映的红霞。
“藕花中,有梧宫”,进一步将画面推向深处,藕花与梧桐树的结合,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藕花的洁白与梧桐的翠绿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景观。
“西子容光,半作水芙蓉,半作姑苏台上月”,这里借用了古代美女西施的典故,将她的美貌与水芙蓉、月亮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极致赞美。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象征着纯洁与高雅;姑苏台上月则是对苏州美景的隐喻,月亮在这里既是自然之物,也是艺术之美的象征。这种比喻手法,使得诗句既具象又抽象,既具体又超脱,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如天上镜,照秋空”,最后两句将月亮比作天上的镜子,映照着秋天的天空。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明亮与纯净,也寓意着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个画面在宁静中透露出一种深远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自然之美的深情寄托。
综上所述,《江城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砑光舞罢群花死,一夕凉风生殿里;
吹来天地不平声,万古愁心都唤起。
茂陵词客擅风流,坐对商飙伤白头;
人间弱水三千里,天上明星十二楼。
楼高人远看不见,倏忽繁华去如箭;
赵女前宵换舞衣,班姬此夜悲团扇。
宠移爱夺总伤情,枕簟凄凉梦未成;
题来红叶千行字,拨得商弦第一声。
飘零几度伤捐弃,玉貌逢秋半憔悴;
陌上垂杨儿女怨,汉南枯树英雄泪。
英雄儿女去悠悠,一度秋来一度愁;
五更雨散黄牛峡,半夜寒生白鹭洲。
凄凄切切几倾耳,月落乌啼半江水;
凤凰楼上叫哀鸿,蟋蟀堂前飞燕子。
燕子哀鸿相背飞,肠断边城未寄衣;
北地关山征士笛,西方刀尺美人机。
天涯回首同摇落,骚客年年苦飘泊;
醉墨曾惊吐白凰,狂歌直欲碎黄鹤。
赋就秋声无限悲,可怜风雨恼人思;
鲈鱼蒪菜江南味,白发黄花九日诗。
唯有陶公独行乐,携杖自采东篱菊;
一杯在手万缘空,那管秋风破茅屋。
《秋风曲》【清·陈肇兴】砑光舞罢群花死,一夕凉风生殿里;吹来天地不平声,万古愁心都唤起。茂陵词客擅风流,坐对商飙伤白头;人间弱水三千里,天上明星十二楼。楼高人远看不见,倏忽繁华去如箭;赵女前宵换舞衣,班姬此夜悲团扇。宠移爱夺总伤情,枕簟凄凉梦未成;题来红叶千行字,拨得商弦第一声。飘零几度伤捐弃,玉貌逢秋半憔悴;陌上垂杨儿女怨,汉南枯树英雄泪。英雄儿女去悠悠,一度秋来一度愁;五更雨散黄牛峡,半夜寒生白鹭洲。凄凄切切几倾耳,月落乌啼半江水;凤凰楼上叫哀鸿,蟋蟀堂前飞燕子。燕子哀鸿相背飞,肠断边城未寄衣;北地关山征士笛,西方刀尺美人机。天涯回首同摇落,骚客年年苦飘泊;醉墨曾惊吐白凰,狂歌直欲碎黄鹤。赋就秋声无限悲,可怜风雨恼人思;鲈鱼蒪菜江南味,白发黄花九日诗。唯有陶公独行乐,携杖自采东篱菊;一杯在手万缘空,那管秋风破茅屋。
https://shici.929r.com/shici/NKLf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