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羊城过几寒,两湖三岛怕人看。
欲移枕席无人地,直向祝融峰嵿安。
大隐羊城过几寒,两湖三岛怕人看。
欲移枕席无人地,直向祝融峰嵿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的《答李鳌峰别驾二首(其二)答天关》。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繁华都市广州(羊城)的隐居生活,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
首句“大隐羊城过几寒”,点明了诗人虽身在繁华都市,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如同大隐士一般,经历了数次冬寒的考验。这里的“几寒”不仅指季节的变换,也暗喻了世事的沧桑和人生的起伏。
第二句“两湖三岛怕人看”,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于都市中的人为景观和喧嚣感到厌倦,甚至有些畏惧。这里的“两湖三岛”可能是指广州附近的自然湖泊和岛屿,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对都市生活的疏离感。
接下来,“欲移枕席无人地”,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嚣,寻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无人打扰的地方。这里的“枕席”象征着生活的日常,诗人希望在这样一个地方,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享受心灵的自由。
最后一句“直向祝融峰嵿安”,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精神归宿的向往。祝融峰,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名山,常被用来象征高远的精神境界。诗人选择将自己安置在这样的山峰之上,寓意着他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实现了精神上的超越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向往。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滇南江右著华勋,八座连登不愧心。
叔达谠言扶社稷,乐天高节在山林。
一簪白发俄观化,四海苍生绝望霖。
我沗相知重伤感,紫阳南望泪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