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亭名逍遥,此理诚不虚。
宽于一天下,原宪惟桑枢。
况我卜清旷,风雨庇有馀。
方池容潋滟,小径足萦迂。
花木颇窈窕,松筠亦扶疏。
鸣蛙送鼓吹,好鸟来笙竽。
可琴亦可咏,可饮亦可娱。
盘虽无下箸,宾食亦有鱼。
恢论或申旦,隐几忘移晡。
困来展足眠,醉倒从人扶。
率尔但付畅,因烦而领无。
邺侯三万轴,方朔五车书。
弃置复弃置,任自相贤愚。
无妨吾逍遥,此乐诚何如。
作亭名逍遥,此理诚不虚。
宽于一天下,原宪惟桑枢。
况我卜清旷,风雨庇有馀。
方池容潋滟,小径足萦迂。
花木颇窈窕,松筠亦扶疏。
鸣蛙送鼓吹,好鸟来笙竽。
可琴亦可咏,可饮亦可娱。
盘虽无下箸,宾食亦有鱼。
恢论或申旦,隐几忘移晡。
困来展足眠,醉倒从人扶。
率尔但付畅,因烦而领无。
邺侯三万轴,方朔五车书。
弃置复弃置,任自相贤愚。
无妨吾逍遥,此乐诚何如。
这首宋诗《逍遥亭》是潘兴嗣所作,诗人以"逍遥"为亭名,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逍遥亭的简朴环境——宽广如天下,仅以桑枢为居,反映出诗人对清静与自然的热爱。方池、小径、花木、松筠等元素营造出宁静宜人的氛围,鸣蛙和好鸟的和谐之音增添了生机。
诗人在此处可以弹琴吟咏,饮酒作乐,虽然生活简朴,但自得其乐。他并不追求物质丰富,而是注重精神享受,即使面对邺侯的藏书和方朔的学识,也认为无需比较,重要的是内心的逍遥自在。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逍遥生活的深深满足和对世事纷扰的淡然态度,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流水终到海,浮云岂归山。
大堤芳草绿,游子何时还?
人去曾寄衣,鸿归无一字。
锦纹终夜织,不尽心中事。
妾心长似水,君意散如云。
寥寥怯空房,梦合晓更分。
春来忆玉箫,秋后悲纨扇。
泪眼几时晴,年年独不见。
滩声潺潺如急雨,渔子罟师隔江语。
月钩瓜破遥村烟,何人摇橹西岩边。
喔喔悠扬鸣复息,江长日暮愁无力。
摆浪休惊龙女宫,轻音似学鲛人织。
忆昔吴儿白苧衣,兰桡一道唱歌归。
香风艳月随船转,?玉鸳鸯逐隧飞。
旧游如梦长洲苑,橹声今夜肠堪断。
惆怅江湖道路难,劳劳搔首已更阑。
百年谁是长閒者,愿买扁舟理钓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