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烟光蘸绿波,楼台倒影入摩诃。
蒲荒半掩游人艇,树密深藏宿鹭窠。
白浪一篙春载酒,红窗四面夜闻歌。
当时苑囿繁华尽,奈此凄清月色何。
十里烟光蘸绿波,楼台倒影入摩诃。
蒲荒半掩游人艇,树密深藏宿鹭窠。
白浪一篙春载酒,红窗四面夜闻歌。
当时苑囿繁华尽,奈此凄清月色何。
这首清代毛澄的《摩诃池》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水边景色。首句“十里烟光蘸绿波”以烟雾笼罩下的十里水面,映衬着绿色的波光,营造出一种迷蒙而生机盎然的画面。次句“楼台倒影入摩诃”则进一步描绘了楼台倒映在广阔湖面上的景象,显得宏大而静谧。
“蒲荒半掩游人艇”写的是岸边的蒲草丛生,掩映着游人的小船,增添了自然与人活动的和谐。而“树密深藏宿鹭窠”则通过密集的树木和隐藏其中的鹭鸟巢穴,展现出湿地生态的生动与宁静。
“白浪一篙春载酒,红窗四面夜闻歌”两句,通过白浪、春酒和夜晚的歌声,描绘了往昔摩诃池畔的热闹与欢乐,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暗示了时光流转和昔盛今衰的感慨。
最后,“当时苑囿繁华尽,奈此凄清月色何”以感叹收尾,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繁华不再,只剩下凄清月色的无奈与怀旧之情。整首诗以景寓情,富有诗意,展现了摩诃池从喧嚣到寂静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