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位异,施报理同。克恭明神,降福乃丰。
我膺受之,来燕来崇。岂伊专飨,于彼三农。
幽明位异,施报理同。克恭明神,降福乃丰。
我膺受之,来燕来崇。岂伊专飨,于彼三农。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对神灵的崇敬之情,以及祈求神灵降福于人的愿望。其中“幽明位异,施报理同”表达了天地间神秘力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神性报答的普遍性。“克恭明神,降福乃丰”则强调了敬畏之心能够触动神灵,从而得到丰厚的福泽。“我膺受之,来燕来崇”显示了诗人对这些福泽的接受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谐、神灵恩惠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祈愿平安、感恩的心态。这样的主题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尤为常见,它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界和超自然力量的依赖,以及对农业生产的美好祝愿。“岂伊专飨,于彼三农”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农事的特别关注,或许是诗人希望神灵特别眷顾农业,使之获得丰收。
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比和平行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美感。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祈福、赞美与农事关怀的诗篇,它不仅展现了古人心中对于神灵的敬畏,更反映了他们对土地与生计的深厚情感。
出家佛子,物外高流。挈锡携瓶,访寻知识。
须是踏著自己稳实田地,方解茆庵石室折脚铛儿。
煮粥煎茶,接待往来,随家丰俭。
未到如斯境界,不可虚延岁月。
二六时中,收视返听。子细揣摩,是何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