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涉世》
《涉世》全文
宋 / 王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甘苦炎凉已遍经,少年磨洗晚年成。

脚行险处人都错,心放宽时事自明。

阅世兴衰天有眼,随时消长水无情。

一身收拾归绳墨,才动千条万绪生。

(0)
注释
甘苦:甜酸苦辣。
炎凉:冷暖世态。
少年:年轻时。
晚年:老年。
脚行:行走。
险处:困难之地。
心放宽:心境开阔。
事自明:事情自然明白。
阅世:阅尽世事。
兴衰:盛衰。
天有眼:上天公正。
消长:增减变化。
水无情:水不带感情。
收拾:约束。
归绳墨:回归规矩。
才动:一旦开始。
千条万绪:无数思绪。
翻译
我已经尝遍了人生的甜酸苦辣,少年的努力塑造了晚年的我。
在艰难险阻中行走,人们常会犯错;心境开阔时,事情自然明朗。
世间兴衰,上天自有公正的眼睛,万物随时间变化无常,唯有水无情。
我将一生规范于规矩之中,一旦有所行动,万千思绪便涌现出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镃的《涉世》,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经历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悟。开篇“甘苦炎凉已遍经,少年磨洗晚年成”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历程中各种酸甜苦辣体验的总结,以及通过青年时期的砥砺前行,最终在晚年形成个人品格和成就的过程。

接着“脚行险处人都错,心放宽时事自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面对危险困境时,他人的误解与自己的豁达。这里强调的是内心的平和与超然,可以使得事态自然明了。

中间“阅世兴衰天有眼,随时消长水无情”两句,则是诗人借用宇宙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来比喻人间的兴衰更替,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天有眼”暗示着一种自然法则,而“水无情”则象征了时间流逝、事物变化的无常与冷酷。

最后,“一身收拾归绳墨,才动千条万绪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所学所思进行总结和整理,将其化为文字创作,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和艺术成果。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以及通过文字来传递智慧和情感的决心。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意深,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社会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性思辨与情操修养。

作者介绍

王镃
朝代: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猜你喜欢

送雇梅山之杨州

高人必见知,已是渡淮迟。
路远飘零客,囊多绝妙诗。
早蝉何处听,归棹几时期。
到定陪吟宴,琼花惜过时。

(0)

送戴太博

琼佩霞裾云锦裳,胸中指塞贮琳瑯。
词章莫测波澜阔,谈笑惟图书传香。
与我多应邻臭味,于人宁有别肝肠。
一州斗大非公处,早晚催归白玉堂。

(0)

和孙珪秘丞

老来楷法不如初,试向间齐习草书。
落笔何曾见飞动,雕章早已过吹嘘。
伯英比圣功难到,怀素称狂力有馀。
若谓伊余堪继踵,祇应缘木可求鱼。

(0)

圣俞诗名闻固久矣加有好事者时传新什至此每

李杜诗垂不配名,君能刻意继芳馨。
清才绰绰臻神妙,逸韵飘飘入杳冥。
动与四方明得失,时教万物被丹青。
斯文期主宜推轂,无使沉吟向外庭。

(0)

远蒙运使度支以资政范公所寄黄素小字韩文公

希文健笔钞韩文,文为首阳山下人。
宁止一言旌义士。
欲教万古劝忠臣。
颂声益与英声远,事迹还随墨迹新。
当世宗工复题咏,忧宜率土尽书绅。

(0)

乡有好事者出君谟行草八分书数幅中有梅圣俞

莆田笔健与文豪,忧爱南山县咏高。
欲使英辞长润石,每逢佳句即挥毫。
清如韶濩谐音律,逸似鸾皇振羽毛。
羲献有灵应怅望,当时不见此风骚。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