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杨内舍景尧刲股》
《赠杨内舍景尧刲股》全文
宋 / 方逢辰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子肉可疗亲,或曰不敢毁。

不见母生儿,生死一间耳。

此身母之身,非可认为己。

杀身可救母,当还爱一死。

天理通神明,寸肤直糠秕。

苟能充此心,是即学曾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yángnèishèjǐngyáokuī
sòng / fāngféngchén

ròuliáoqīnhuòyuēgǎnhuǐ

jiànshēngérshēngjiāněr

shēnzhīshēnfēirènwèi

shāshēnjiùdāngháiài

tiāntōngshénmíngcùnzhíkāng

gǒunéngchōngxīnshìxuécéng

注释
疗:治疗。
毁:破坏,这里指牺牲。
间耳:只差一线,比喻极近。
一死:死亡。
寸肤:比喻生命的微小。
充:充满,具备。
曾子:孔子弟子,以孝闻名。
翻译
儿子的肉可以用来治疗母亲,有人说不敢这样做。
没有看到母亲生育孩子,生死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这个身体本是母亲所赐,不能自私地认为是自己的。
牺牲自己去救母亲,应当愿意接受死亡。
天理与神明相通,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极其宝贵。
如果能充满这样的爱心,那就是在学习曾子的精神。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深沉的孝道思想,诗人通过对亲身关系的反思,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和牺牲精神。开篇即提出“子肉可疗亲”的观念,尽管有些人认为不应该如此,但在面对生死抉择时,这种孝顺之心却是不可动摇的。

诗中的“不见母生儿”一句,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悲哀的情感,即亲情的割舍是无法直视的痛苦。而“生死一间耳”则强调了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关联,表明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牺牲自己的肉身来救母亲是一种必然的决定。

接着,“此身母之身,非可认为己”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化中孝道的核心,即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血缘纽带是如此紧密,以至于亲子的身体被视为父母的一部分,无法完全归于自己。

“杀身可救母,当还爱一死”则是对上述观念的进一步发挥,表明在面临选择时,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母亲是应当做出的选择,这种精神实乃至高无上的孝行。

最后两句“天理通神明,寸肤直糠秕”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其中“天理”指的是自然法则和道德规律,“通神明”意味着这种规律是普遍而高尚的;“寸肤直糠秕”则形象地表达了即使是身体上最微小的牺牲也是出于对母亲深切的爱。

结尾处,诗人提到“苟能充此心,是即学曾子”,这里的“曾子”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家曾参,他以孝著称。诗人自诩若能充实这种以牺牲自己救母亲的心愿,便是真正学习了曾子的教诲。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对孝道的崇尚,以及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个人与家庭之间关系的深度思考。

作者介绍

方逢辰
朝代:宋

(1221—1291)宋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方镕子。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时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元朝召之,坚辞不赴。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
猜你喜欢

湖州贡焙新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0)

渔父词一十八首.鍊质

运本还元于此寻,周流金鼎虎龙吟。

身不老,俗难侵,貌返童颜骨变金。

(0)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

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

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

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

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0)

劝我酒

劝我酒,我不辞,请君歌,歌莫迟。

歌声长,辞亦切,此辞听者堪愁绝。

洛阳女儿面似花,河南大尹头如雪。

(0)

涂山寺独游

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

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

(0)

古歌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