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高压浙山头,海角湖光豁醉眸。
万景入帘吹不捲,一般心做百般愁。
翠楼高压浙山头,海角湖光豁醉眸。
万景入帘吹不捲,一般心做百般愁。
这首诗由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所作,名为《试墨》。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以翠楼为视角,俯瞰着浙山与浩瀚大海,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首句“翠楼高压浙山头”,以翠楼作为立足点,将视线引向远处的浙山,通过“高压”二字,不仅展现了翠楼的高耸,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仰视和敬畏之情。
次句“海角湖光豁醉眸”,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大海与湖泊的美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宏大的画面。这里的“海角”既指地理上的遥远边界,也暗含着诗人情感的深远与广阔。“豁醉眸”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陶醉与痴迷,仿佛心灵被深深触动,无法自拔。
接下来,“万景入帘吹不捲”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窗帘拟作可以卷起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眼中万千景色的丰富与连绵不绝,即使风吹帘动,也无法将这些美景从心中抹去。
最后,“一般心做百般愁”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在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观时,诗人的心中并非只有喜悦与赞叹,还蕴含着复杂的情感。这“百般愁”可能包含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忧虑,或是对某种难以言说的思绪的纠结。这一句通过对比,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立体和深刻,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情感的细腻与丰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构建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其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
馀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寒食江天气最清,庾公晨望动高情。
因逢内火千家静,便睹行春万木荣。
深浅山容飞雨细,萦纡水态拂云轻。
腰章本郡谁相似,数日临人政已成。
自从去岁别流沙,独恨今秋归望赊。
将谓西南穷地角,谁言东北到天涯。
山河远近多穹帐,戎俗迢观少物华。
六月尚闻飞雪片,三春岂见有烟花。
凌晨倏闪奔雷电,薄暮斯须敛霁霞。
傍对崇山形屹屹,前临巨壑势呀呀。
昨来羁思忧如捣,即日愁肠乱似麻。
为客已遭迍否事,不知何计得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