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好事近.隔院听琵琶》
《好事近.隔院听琵琶》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好事近

拍遍小阑干,何限塞鸿明灭。

老去怕逢节候,正落红时节。

沙场病卒搯檀槽,隔著邻垣说。

似诉少年陈事,有玉楼金埒。

(0)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老者在暮春时节,独自倚靠栏杆,遥望远方的情景。"拍遍小阑干",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孤独与无奈,仿佛是在用拍打的动作来排遣心中的愁绪。"何限塞鸿明灭",则将视野扩展至辽阔的边疆,通过“塞鸿”(边塞的大雁)的明灭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漂泊。

接下来,“老去怕逢节候,正落红时节”,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主人公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正值春天,花儿凋零,这既是自然界的更迭,也是人生阶段的象征,让人感受到岁月无情。

“沙场病卒搯檀槽,隔著邻垣说”,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战场上的士兵与词中的人物置于同一时空,通过“搯檀槽”的动作,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生活的艰辛。同时,通过“隔著邻垣说”,营造了一种隐约、神秘的氛围,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情感的张力。

最后,“似诉少年陈事,有玉楼金埒”,将思绪拉回过去,仿佛是主人公在回忆往昔的辉煌与美好,用“玉楼金埒”这样的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昔日的繁华与荣耀。然而,这些美好的记忆如今只能成为一种怀念,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主人公面对岁月变迁、人生无常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一丝期待。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浣溪沙·其二滕王阁席上赠段云轻

落日沈沈堕翠微。断云轻逐晚风归。

西山南浦画屏围。

一目波光明欲溜,两眉山色翠长低。

须知人与景相宜。

(0)

赠易道士

仙帔画霞雪,多年侍玉宸。

古于庄子貌,贵似吕公身。

诗好当开板,丹灵不化银。

旧山新筑观,惟梦得归频。

(0)

送倪道士之庐山

近方辞地肺,本自住天台。

有鹤相同出,无云作伴回。

道房随处借,诗板逐时开。

又说庐山去,闲看瀑布来。

(0)

柳下书斋

转曲认幽栖,斋名壁上题。

柳遮船步水,草出瓦沟泥。

养静抛书册,销闲倚杖藜。

谁知凤城外,宛是武陵溪。

(0)

再游北山和韵

或行或坐水边亭,处处春风户不扃。

飞絮伴人衰鬓白,远山学我道衣青。

迢遥更入烟霏去,髣髴如曾梦寐经。

恐是前生林处士,晚年不饮至今醒。

(0)

题顺感院

一上危梯一解颜,重岗复岭四周环。

山川尽出登临外,天地都归俯仰间。

飞鸟直随双目断,游云长与片心閒。

文书了却无馀事,日午须来日落还。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