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遍小阑干,何限塞鸿明灭。
老去怕逢节候,正落红时节。
沙场病卒搯檀槽,隔著邻垣说。
似诉少年陈事,有玉楼金埒。
拍遍小阑干,何限塞鸿明灭。
老去怕逢节候,正落红时节。
沙场病卒搯檀槽,隔著邻垣说。
似诉少年陈事,有玉楼金埒。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老者在暮春时节,独自倚靠栏杆,遥望远方的情景。"拍遍小阑干",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孤独与无奈,仿佛是在用拍打的动作来排遣心中的愁绪。"何限塞鸿明灭",则将视野扩展至辽阔的边疆,通过“塞鸿”(边塞的大雁)的明灭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漂泊。
接下来,“老去怕逢节候,正落红时节”,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主人公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正值春天,花儿凋零,这既是自然界的更迭,也是人生阶段的象征,让人感受到岁月无情。
“沙场病卒搯檀槽,隔著邻垣说”,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战场上的士兵与词中的人物置于同一时空,通过“搯檀槽”的动作,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生活的艰辛。同时,通过“隔著邻垣说”,营造了一种隐约、神秘的氛围,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情感的张力。
最后,“似诉少年陈事,有玉楼金埒”,将思绪拉回过去,仿佛是主人公在回忆往昔的辉煌与美好,用“玉楼金埒”这样的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昔日的繁华与荣耀。然而,这些美好的记忆如今只能成为一种怀念,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主人公面对岁月变迁、人生无常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一丝期待。
近方辞地肺,本自住天台。
有鹤相同出,无云作伴回。
道房随处借,诗板逐时开。
又说庐山去,闲看瀑布来。
转曲认幽栖,斋名壁上题。
柳遮船步水,草出瓦沟泥。
养静抛书册,销闲倚杖藜。
谁知凤城外,宛是武陵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