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路證无还,一念才差隔万山。
识得吾儒无妄卦,筏城长语尽须删。
人人有路證无还,一念才差隔万山。
识得吾儒无妄卦,筏城长语尽须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读楞严》,以禅宗思想为背景,通过描绘人人皆有通往真理的道路,但稍有偏差就会陷入迷途的境况,强调了理解和领悟佛法的重要性。"证无还"意味着证悟大道后不再回头,"一念才差隔万山"则形象地表达了修行中细微偏差可能导致的巨大差距。"识得吾儒无妄卦",这里的"无妄卦"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无妄心,即不被妄想所迷惑,诗人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并实践这一道理,才能在修行中避免错误,"筏城长语尽须删"则暗示去除冗言赘语,直指本心。整体上,这首诗寓教于诗,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简洁明快的风格。
清昼房廊山半开,一瓶新汲洒莓苔。
古松百尺始生叶,飒飒风声天上来。
乔木带凉蝉,来吟暑雨天。
不离高枕上,似宿远山边。
簟冷窗中月,茶香竹里泉。
吾庐近溪岛,忆别动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