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天高落木疏,西风况是燕飞初。
烟中上刹邻清汉,天外寒江切太虚。
绿水远随渔父棹,青山遥望故人居。
草堂宾客今谁在,宿草离离恨有馀。
泽国天高落木疏,西风况是燕飞初。
烟中上刹邻清汉,天外寒江切太虚。
绿水远随渔父棹,青山遥望故人居。
草堂宾客今谁在,宿草离离恨有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远离尘嚣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泽国天高落木疏”开篇,以寥寥数语勾勒出辽阔的水乡景象,落叶稀疏地飘落在广阔的天地间,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接着,“西风况是燕飞初”,点明了季节与时间,西风起,燕子南迁,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与时光的流转。
“烟中上刹邻清汉,天外寒江切太虚。”这两句将视线拉高,描绘了远处寺庙与天空相接的景象,以及那与天际相连的寒冷江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深远,同时也暗示了人世间的渺小与短暂。
“绿水远随渔父棹,青山遥望故人居。”诗人转向对人的描写,绿水与青山之间,渔父悠然自得,遥望故乡,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最后,“草堂宾客今谁在,宿草离离恨有馀。”诗人感慨于岁月的流逝,昔日的草堂宾客如今不知何在,只有荒草萋萋,满含着无尽的遗憾与怀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造物生美材,暴弃良可惜。
无负培植心,亟宜求自立。
自立果云何,在不囿于习。
目下风俗颓,相耀衣与食。
庸懦恣欺陵,高明惟妒嫉。
知识虽早开,揠苗徒自贼。
父兄期栋梁,往往成顽铁。
汝年已十六,庭训闻谆切。
成材与不成,均在此时刻。
余心望汝殷,汝心宜惕惕。
修词讲鍊气,学书精运笔。
作画贵取神,吟诗贵存液。
一艺可名家,其功在不息。
人若有恒心,早晚终毕业。
笑汝不足嗔,誉汝未为得。
遇物总欣欣,求道常急急。
青莲茁污泥,灵芝生湿热。
不囿流俗中,扶摇上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