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红豆。苦为相思消瘦。远怜风雪归途。
弹得双行泪珠。珠泪。珠泪。人坐一灯无寐。
红豆。红豆。苦为相思消瘦。远怜风雪归途。
弹得双行泪珠。珠泪。珠泪。人坐一灯无寐。
这首《调笑令》以红豆为题,巧妙地将情感寄托于红豆之上,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氛围。
“红豆。红豆。” 开篇便以反复咏叹的形式,强调了红豆这一意象的重要性,仿佛在诉说着对某人的深深思念。红豆,自古以来便是爱情与相思的象征,其独特的形态和寓意在此被诗人巧妙运用,引发读者对情感的共鸣。
“苦为相思消瘦。” 这一句直接点明了红豆之所以“苦”,是因为承载着相思之情,以至于“消瘦”。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红豆以生命,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形象地表达了相思之苦。
“远怜风雪归途。” 这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相思之情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背景中。风雪归途,既是实际的地理空间,也是情感的象征,暗示着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即便是在严寒与孤独中,这份情感依然坚定不移。
“弹得双行泪珠。” “珠泪”二字,既指真实的泪水,也暗喻着心间流淌的深情。诗人通过“弹”字,生动描绘了主人公因思念而落泪的情景,泪珠如同珍珠般珍贵,凝聚着深厚的情感。
“珠泪。珠泪。” 重复“珠泪”,强化了情感的浓度,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持久与深刻。在这样的反复咏叹中,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升华到了更广泛的意义上,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人坐一灯无寐。” 最后一句以场景描写收尾,画面感强烈。主人公独自一人,面对一盏孤灯,无法入眠,心中满是思念与忧愁。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与痛苦,也暗示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整体而言,《调笑令》通过精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深深的共鸣与感动。
春风吹香出芳林,丛兰开傍西岩阴。
几回欲采意不适,路转溪回山更深。
虚堂披图对幽襟,忽如揽衣度崎嵚。
杏坛尼父去已远,湘江屈原空独沈。
我方挥弦坐微吟,微吟未成日将晚。
冰霜欲来侵九畹,兰兮兰兮竟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