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烟萝紫阁云,名高湖外晚游秦。
清词古学儒生业,圆笠方袍释子身。
竹杖拄归山里寺,篆书留与世间人。
我疑簪组成为缚,空仰吾师去路尘。
衡岳烟萝紫阁云,名高湖外晚游秦。
清词古学儒生业,圆笠方袍释子身。
竹杖拄归山里寺,篆书留与世间人。
我疑簪组成为缚,空仰吾师去路尘。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吕端所作,名为《送英公大师归终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不舍得别的情感。
首句“衡岳烟萝紫阁云”以著名的衡山(五岳之一)为背景,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名高湖外晚游秦"则表明诗中的英公大师在湖外晚游,其地位和声望如同古代贤人伯夷、叔齐一般。
接下来的“清词古学儒生业,圆笠方袍释子身”描绘了英公大师的学问和修为,是一位融合儒家与佛教的高僧。诗中透露出对其学识和德行的赞美。
“竹杖拄归山里寺,篆书留与世间人”则是送别之情,英公大师手持竹杖回到山中的寺庙,并将自己的一番心得以书信形式留给尘世中的人。
最后两句“我疑簪组成为缚,空仰吾师去路尘”,诗人表达了对英公大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似乎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仰望着老师离去的道路上的尘土,心中充满了不舍。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崇敬和不忍别离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尊重与融合。
旬时苦淫雨,不得顽云开。
平湖涨瀰漫,矮屋垣多颓。
四郊亦茫茫,禾黍伤胚胎。
吾民失生业,田叟尤悲哀。
博施志虽勤,济众诚难哉。
惭无燮理能,获戾曷敢推。
荷此苍苍仁,幸矣回凶灾。
朝阳发光彩,飘风自南来。
长养万物成,且阜斯民财。
登楼一举手,倚栏重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