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山更入山,百事不相关。
只有猿狙外,更无鸡犬间。
渊泉得沿濯,岩岫要跻攀。
最是高人语,时容见一斑。
居山更入山,百事不相关。
只有猿狙外,更无鸡犬间。
渊泉得沿濯,岩岫要跻攀。
最是高人语,时容见一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首句“居山更入山”,点明了隐士选择深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疏离。接着,“百事不相关”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士超然物外的心态,似乎世间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
“只有猿狙外,更无鸡犬间”两句,以猿猴和鸡犬作为对比,突出了隐士生活中的孤独与清静,同时也暗示了与外界的隔绝。猿猴虽为山林之灵,但毕竟不如鸡犬那样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这或许象征着隐士与世隔绝的同时,也保持着对自然界的敏感与亲近。
“渊泉得沿濯,岩岫要跻攀”则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中与自然互动的场景。在清澈的泉水边洗涤,攀登陡峭的山峰,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隐士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热爱。
最后,“最是高人语,时容见一斑”一句,以“高人”自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正高洁人格的追求。这里的“一斑”既指诗人偶尔透露出的内心世界,也暗含了对完整、全面的高洁人格的渴望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与赞美。
湿苔青,妖血碧,坏垣红。怕精灵、来往相逢。
荒烟瓦砾,宝钗零乱隐鸾龙。
吴峰越巘,翠颦锁、苦为谁容。
浮屠换、昭阳殿,僧磬改、景阳钟。兴亡事、泪老金铜。
骊山废尽,更无宫女说元宗。
角声起,海涛落,满眼秋风。
龆龀趋庭日,真期万里程。
开编十行下,刻烛五言成。
颇笑阿时学,方怀览古情。
祇言如昨日,不悟已前生。
客里馀长铗,忙中负短檠。
旧言如远客,新卷即生兵。
文武终何执,行藏两未明。
空馀清夜梦,时作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