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名为《濠州七绝·其四·观鱼台》。诗中融入了哲理和幽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宇宙以及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首句“欲将同异较锱铢”探讨的是相似与差异之间微妙的界限,即便是细小如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极为轻微),也能感受到区别。其意在于表达对世间万物之不同和相同的思考。
接着“肝胆犹能楚越如”则是在说即使是最亲密无间的关系,如同肝胆之间,也可能存在着楚国与越国那样的差异。这里楚越指的是古代两种不同的文化、习俗,象征深层次的不同。
第三句“若信万殊归一理”表达了苏轼对于宇宙万物终将回归到一个根本规律或道理的信念,即无论多么众多、纷繁复杂的事物,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本源。
最后,“子今知我我知鱼”则是一种禅机,暗示了主客之分的消除。在这里,“子”可能指的是和苏轼对话的人,而“我知鱼”则是说作者自己能理解鱼的世界。这句话借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一种超越自我、达到与自然万物合一的境界。整首诗展示了苏轼哲学思考的深度以及他对人生、宇宙的独特见解。
好春三月,蓦山溪时候。
二十四番风,只解管、吹花擘柳。
平芜似剪,藉处软于茵,携画榼,岸乌巾,缓引三升酒。
青猿扶醉,行到青溪口。
新涨小红桥,露湔红、纤纤素手。
惊鸿回影,催上绿琼辀,者边走。那边走。
莫把游骢骤。
捲筠帘,金梭忽溜,青林已非昔。倚阑干立。
讶老桂黄边,犹露春色。几丝带雨蔫红湿。
莺穿亦爱惜。为载酒、向曾听处,相逢如旧识。
巡檐觑花太零星,翻疑狼籍后、东风留得。
记前度,寻芳事,梦中游历。
又谁料、敷声似诉,重唤起、秋窗拈赋笔。
便杜老、断无吟句,也应题醉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