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不默不良久,打破玄关没窠臼。
堪嗟几个杜波斯,问著痴痴不问口。
维摩不默不良久,打破玄关没窠臼。
堪嗟几个杜波斯,问著痴痴不问口。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式的对话,展现了对修行者悟道过程的深刻洞察。
“维摩不默不良久,打破玄关没窠臼。” 这两句开篇即以维摩诘(佛教中的一位大乘菩萨)为例,说明真正的悟道者不会长时间保持沉默,而是勇于打破常规,揭示真理的核心,不拘泥于传统的教条或形式。这里的“玄关”指的是通往觉悟的神秘通道,“窠臼”则比喻固定的模式或框架,强调了突破常规、寻求本质的重要性。
“堪嗟几个杜波斯,问著痴痴不问口。” 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指出有些修行者虽然询问,但可能因为过于执着于表面的知识或形式,而无法真正领悟到核心的智慧。这里“杜波斯”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象征那些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陷入表面理解而忽视内在感悟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感慨,提醒人们在修行的路上,不仅要问,更要能深入思考,超越表面的问答,达到真正的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对话,探讨了修行过程中如何超越形式、深入本质的主题,鼓励读者在追求智慧的路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被传统束缚,最终达到内心的觉醒与自由。
如此头颅,叹半世、光阴何促。
忆当日、乍鸣雏凤,清声出谷。
壮志豪情都尽了,只馀愁病凭谁告。
念崚嶒、终日恁销磨,形如鹄。嗟无及,幽怀独。
痛难已,柔肠曲。看沧桑儿戏,宁殊蕉鹿。
万古千秋同此况,百年一日如相逐。
最难禁、血泪满胸中,无声哭。
檐雀搊筝,池蛙纵鼓,柳营幡捲斜晖。
正蚕眠麦老,游子将归。
几家载酒过萧寺,与故人、支遁依依。
到来匝月,过将重午,梅子黄时。可怜逐处藩篱。
更愁长梦短,怕听鹃啼。念当年旧侣,那不悲悽?
一十九年人面改,喜今朝、又话僧扉。
重翻旧谱,仍忘固陋,再赓新词。
樵鼓三通,禅灯一照,相怜人淡如秋。
看窗摇老竹,茶泛香瓯。
虎溪胜事多年绝,肯输与、陶陆风流。
诙谐尤妙,滑稽新语,细述从头。悄然方寸閒愁。
被诗魔打搅,着意相尤。只个般怀抱,今古悠悠。
闻君又梦江都好,挽行旌、竟夜攀留。
清斋松下,篱花正满,忍便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