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头颅,叹半世、光阴何促。
忆当日、乍鸣雏凤,清声出谷。
壮志豪情都尽了,只馀愁病凭谁告。
念崚嶒、终日恁销磨,形如鹄。嗟无及,幽怀独。
痛难已,柔肠曲。看沧桑儿戏,宁殊蕉鹿。
万古千秋同此况,百年一日如相逐。
最难禁、血泪满胸中,无声哭。
如此头颅,叹半世、光阴何促。
忆当日、乍鸣雏凤,清声出谷。
壮志豪情都尽了,只馀愁病凭谁告。
念崚嶒、终日恁销磨,形如鹄。嗟无及,幽怀独。
痛难已,柔肠曲。看沧桑儿戏,宁殊蕉鹿。
万古千秋同此况,百年一日如相逐。
最难禁、血泪满胸中,无声哭。
这首《满江红·自赠》由清代诗人范邃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开篇“如此头颅,叹半世、光阴何促”,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感叹自己的一生仿佛在弹指间流逝,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接下来“忆当日、乍鸣雏凤,清声出谷”描绘了往昔的辉煌与美好,如同雏凤初鸣,清脆悦耳,象征着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和才华横溢。
然而,“壮志豪情都尽了,只馀愁病凭谁告”转折处,诗人道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壮志未酬,只剩下愁苦和疾病,却无人倾诉,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助之情。接着“念崚嶒、终日恁销磨,形如鹄”进一步描绘了岁月无情地侵蚀着诗人的身心,使其形如孤雁,形单影只。
“嗟无及,幽怀独。痛难已,柔肠曲”表达了诗人对无法挽回过去、无法排解内心痛苦的无奈与悲哀。他看着世事的变迁,如同一场儿戏,不禁发出“看沧桑儿戏,宁殊蕉鹿”的感慨,将世事比作变幻莫测的梦境,强调了人生如梦的虚幻感。
最后,“万古千秋同此况,百年一日如相逐。最难禁、血泪满胸中,无声哭”总结了人生的普遍困境——无论古今,人们都在经历相似的悲欢离合,而百年的人生仿佛只是瞬间。诗人难以抑制内心的痛苦,只能默默流泪,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深刻体悟。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触及了人类共通的生命体验,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命运、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