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三十九年非,高论逡巡已少卑。
未解营生穷似虱,不堪作吏钝如椎。
春光烂熳然心火,愁绪牵连织鬓丝。
却羡耦耕人最乐,只应沮溺是吾师。
此身三十九年非,高论逡巡已少卑。
未解营生穷似虱,不堪作吏钝如椎。
春光烂熳然心火,愁绪牵连织鬓丝。
却羡耦耕人最乐,只应沮溺是吾师。
这首诗名为《偶成》,由宋代诗人赵鼎臣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经历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联“此身三十九年非,高论逡巡已少卑”开篇即道出诗人对自己三十九年人生的感慨,认为自己在追求高尚言论与理想时,逐渐失去了最初的纯真与谦卑。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的理想与现在的现实进行对照,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省的情绪。
颔联“未解营生穷似虱,不堪作吏钝如椎”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态度。他觉得自己在谋生方面如同寄生虫一般艰难,难以摆脱贫困;而在官场中则显得笨拙,无法适应官场的复杂环境。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社会中的尴尬处境,以及他在面对生活压力和职业挑战时的无力感。
颈联“春光烂熳然心火,愁绪牵连织鬓丝”转而描写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春天的美好景象与生机勃勃与他内心的焦虑与忧愁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与煎熬。愁绪不仅影响了他的情绪,还逐渐在他鬓角织出了白发,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沧桑。
尾联“却羡耦耕人最乐,只应沮溺是吾师”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羡慕那些从事耦耕(两人并肩耕种)的人们,认为他们过着最为快乐的生活,而自己应该以沮溺(古代隐士)为榜样,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十万义师齐放仗,天涯流落征南将。
将坛已废诗坛存,四海才人远相访。
萧山诗老七十翁,宦游岭南家浙东。
平生慷慨多大节,千金屡散称朱公。
广柳之车上方剑,君家义声世争艳。
不教壮士走越胡,更遣安昌落奸焰。
君今退作诗家豪,雄风飒爽生笺毫。
五言长城忽在眼,偏师欲往惭钤韬。
天南喜得忘年友,风雨满城过重九。
欲邀君赏东篱花,惜少柴桑白衣酒。
梅州于分野,上应牵牛星。
下有一丈夫,牵牛饮烟汀。
临溪织女居,三五光荧荧。
乘槎客过此,疑遇星精灵。
谁知老词客,牧犊春山青。
自唱宁戚歌,叩角呼儿听。
风尘方澒洞,极目天冥冥。
奇士天下无,且熟相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