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爱嘉树,此树何人识。
清秋远山意,偶向亭际得。
奇柯交若斗,珍叶密如织。
尘中尚青葱,更想尘外色。
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
移根岂无时,一问紫烟客。
举世爱嘉树,此树何人识。
清秋远山意,偶向亭际得。
奇柯交若斗,珍叶密如织。
尘中尚青葱,更想尘外色。
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
移根岂无时,一问紫烟客。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开篇即以“举世爱嘉树”点出主题,嘉树不仅美丽,而且备受世人喜爱。但紧接着“此树何人识”一句,则显得有些孤寂和哀怨,似乎只有诗人自己才能真正欣赏到这棵树的独特之处。
“清秋远山意,偶向亭际得。”秋天的景色与远山相呼应,诗人的心境也随之舒展开来。在亭子的边缘,他偶然间捕捉到了这种意境,这种意境是那么难以捉摸,却又让人感到无比的满足。
“奇柯交若斗,珍叶密如织。”树上的果实形状奇特,如同拳头般大小;而树叶则繁茂至极,像细密的布匹一般。这里通过对嘉树外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尘中尚青葱,更想尘外色。”尽管在尘世间,嘉树仍然保持着它的绿意,但诗人却更加向往超脱尘俗后的那份纯净与美好。这表达了一种超越凡尘,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在这棵树上,适合栖息的不止一两只鸟儿,而是成群结队。它们的身影投射到了如玉般清澈的水池之中,这里水池的“碧”色,与嘉树的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生机。
“移根岂无时,一问紫烟客。”诗人似乎在询问,那位云游四海、飘渺如烟的行者,何时能够将这棵树连同它的根系一并挪走。这里透露出一种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嘉树及其周遭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于超越尘世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
风景同前古,云山满上游。
苍苍来暮雨,淼淼逐寒流。
今日关中事,萧何共尔忧。
既有亲人术,还逢试吏年。
蓬蒿千里闭,村树几家全。
雪覆淮南道,春生颍谷烟。
何时当莅政,相府待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