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静芦花暗,风高羽翰轻。
楚云孤影断,汉月几家明。
韵入冰弦怨,书传玉塞情。
江城无限思,短笛一声清。
水静芦花暗,风高羽翰轻。
楚云孤影断,汉月几家明。
韵入冰弦怨,书传玉塞情。
江城无限思,短笛一声清。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在秋日的天空中飞行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意境。
首联“水静芦花暗,风高羽翰轻”,以静谧的水面和暗淡的芦花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随着风力的增强,大雁的羽毛显得格外轻盈,仿佛在空中翩翩起舞,展现出它们飞行时的自由与轻巧。
颔联“楚云孤影断,汉月几家明”,通过楚地的云彩与汉家的明月,进一步渲染了大雁飞行途中的孤独与遥远。大雁的身影在云层中时隐时现,如同断续的痕迹,而远处的明月则照亮了某些家庭的夜晚,暗示着大雁迁徙过程中对家的思念与牵挂。
颈联“韵入冰弦怨,书传玉塞情”,将大雁的飞行之声比作冰弦上的怨曲,表达了它们在长途迁徙中所承受的孤独与哀愁。同时,通过“书传玉塞情”这一比喻,展现了大雁传递着远方亲人之间的情感,即使在迁徙途中,也保持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尾联“江城无限思,短笛一声清”,收束全诗,点明了大雁迁徙途中的思绪与情感。江城的无限思念,以及那声清脆的短笛,不仅呼应了前文的大雁形象,也深化了主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与饱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大雁迁徙过程中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西溪先生刘夫子,个是国士天下士。
家庭孝友春里风,义气高寒秋后水。
艮斋荐书叫九关,重华表闾上半天。
人冤有德却无位,天报芝兰满阶砌。
诸孙个个九凤雏,此郎轩轩千里驹。
槐花再登乡老书,桃花一跳化龙鱼。
堂上双亲黑头在,日唤子孙倚门待。
绿衣归上千岁觞,还我西溪读书债。
我亦闲来散病身,游人不用避车尘。
插天四塔云中出,隔水诸峰雪后新。
道是远瞻三百里,如何不见六千人。
吴亡越霸今安在,台下年年花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