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浙东方寇大作道路不通迂路由江南以归有感二首·其二》
《闻浙东方寇大作道路不通迂路由江南以归有感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东南久无备,盗贼起不虞。

揭竿与荷锄,皆是耕田夫。

谁为捕逐者,得官缘苞苴。

不读一行字,况复知孙吴。

厥初既轻敌,屡北辄睢旴。

屯兵非不多,一扫不复馀。

虎兕出于柙,是谁之过欤。

凶焰陵郡县,良民遭戮屠。

坐令腹心地,化为豺豕区。

除恶当务早,滋蔓良难图。

王师何日出,努力观庙谟。

(0)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和官僚腐败的深切忧虑。开篇即指出东南地区长期未做防备,盗贼突然兴起,揭示了社会治安的严重问题。接着,诗人通过“揭竿与荷锄”这一形象描绘,将普通农民卷入了反抗斗争中,反映出民众在社会压迫下的无奈与抗争。

“谁为捕逐者,得官缘苞苴”,揭露了官场的腐败现象,捕快或官吏为了个人利益而放纵盗贼,而非尽职追捕。这不仅加剧了社会混乱,也反映了道德沦丧的现实。

“不读一行字,况复知孙吴”,讽刺了官员们缺乏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战略素养,无法有效应对盗贼的威胁。这种无知和无能,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恶化。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盗贼的猖獗行为,他们轻易地击败官军,甚至在官府驻地肆虐,导致良民遭受屠杀。这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严重破坏,也是对人性尊严的践踏。

“除恶当务早,滋蔓良难图”,强调了及时清除邪恶的重要性,一旦问题蔓延,解决起来就更加困难。这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警示,也是对治理国家的长远策略的思考。

最后,“王师何日出,努力观庙谟”,表达了对国家军队和政策的期待,希望朝廷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制定有效的对策,恢复社会秩序。这体现了作者作为士大夫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宋代社会面临的多重危机,包括政治腐败、军事无能、社会动荡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忧虑。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县治登梁和寄居余叔济韵·其二

宾僚满座昔难知,尽是才当汉石渠。

讼牒已资贤共次,茶瓯聊复话公馀。

千村早见刀为犊,比屋仍看经荷锄。

疏拙却便明月夜,小窗松竹谩观书。

(0)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梅坡

江南开最蚤,犹及仲春时。

此地先飞雪,多情却愿迟。

(0)

雨中偶成

雨声春不绝,绿涨与池平。

久摘花犹好,新锄草又生。

闭门惟我独,终日断人行。

对酒还忧病,裁诗强遣情。

(0)

南歌子·其七

看月凭肩枨,娇春枕臂眠。不禁花絮夜来寒。

帐底浓香残梦、更缠绵。起晚笼莺怪,妆迟绣伴牵。

声声催唤药栏边。整髻收裙无力、上秋千。

(0)

早春有怀亡友秋晓恕斋小山诸公

诗成谁与共赓酬,又绿前汀杜若洲。

旧友凋零浑似梦,新春萧索亦如秋。

阴晴气候惟供睡,今古乾坤只载愁。

我与东风俱是客,肯缘华屋妒山邱。

(0)

水泛榴花来洞口,鹿迎樵客到仙家。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