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困扶头怜半醒,淡浓宜面斗新妆。
并肩罂粟多含怨,具体牡丹惟欠香。
娇困扶头怜半醒,淡浓宜面斗新妆。
并肩罂粟多含怨,具体牡丹惟欠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慵懒而美丽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娇态与淡雅之美。
首句“娇困扶头怜半醒”,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半梦半醒的状态,仿佛刚从梦中醒来,眼神迷离,慵懒无力,需要人扶持。这里的“娇困”二字,既表现了女子的娇柔,也暗示了她因疲惫而略显慵懒的状态,引人遐想。
次句“淡浓宜面斗新妆”,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面容。她面色自然,不施浓妆,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的清新脱俗。这里的“淡浓”不仅指化妆的程度,更体现了女子的自然美与内在气质的和谐统一。“斗新妆”一词,既有对比之意,也暗含了女子对美的追求与自我展示。
后两句“并肩罂粟多含怨,具体牡丹惟欠香”,将女子与两种花卉进行类比,以花喻人,进一步丰富了形象的层次。其中,“并肩罂粟”可能象征着女子与某种具有负面情绪或困境的事物相对立,而“多含怨”则暗示了这种对立带来的不满或挣扎。“具体牡丹”则比喻女子本身,牡丹以其雍容华贵著称,此处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与尊贵。“惟欠香”则巧妙地点出了女子虽外表完美,但似乎还缺少某种内在的香气,这香气可能是品德、气质或是某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得整体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女性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崇墉积翠,望关门一线,似县檐溜。
瘦马登登愁径滑,何况新霜时候?
画鼓无声,朱旗卷尽,惟剩萧萧柳。
薄寒渐甚,征袍明日添又。谁放十万黄巾?
刃泥不闭,直入车箱口。
十二园陵风雨暗,响遍哀鸿离兽。
旧事惊心,长途望眼,寂寞閒庭堠。
当年锁论,董龙真是鸡狗。
上有高山下深谷,中起一滩浪如屋。
欲问此滩是何名,舟人摇手颜觳觫。
举头仰视天无光,舟底石声如转毂。
一线长绳天外牵,榜人力尽巉岩麓。
腾空作势似飞猱,走阴狂奔俨惊鹿。
岩上舟中两叫号,半似人声半鬼哭。
力争骇浪过滩来,共尘重生免鱼腹。
吁嗟我生命在天,胡为日与忧患逐。
一棹莼鲈未必非,老守乡园那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