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对清樽看玉山,荔枝空嚼水中寒。
心知不与公同味,始信人生一笑难。
梦对清樽看玉山,荔枝空嚼水中寒。
心知不与公同味,始信人生一笑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季共闻余赋五诗犹未之见以三诗见索因次其韵》中的第二首。通过“梦对清樽看玉山,荔枝空嚼水中寒”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以及荔枝与水的联想,营造出一种虚幻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梦中与清樽相伴,遥望玉山,而现实中只能空嚼荔枝,仿佛置身于冰冷的水中,这种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接下来,“心知不与公同味”,这句话直接点明了诗人与他人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差距或隔阂,暗示了他与周围世界的疏离感。最后,“始信人生一笑难”,则深化了这种情感,表明了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简单的欢笑也变得异常难得,进一步凸显了人生的不易和世态炎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思考。
烹佛烹祖大炉韝,煅凡煅圣恶钳鎚。
起曹洞於已坠之际,针膏肓於必死之时。
善说法要,冈涉离微。
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
神澄定灵,雪顶庞眉。
良工幻出兮,不许僧繇知。
虚堂张挂兮,梁宝公犹迷。
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
道大德备之词,先师之真。
此处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
超佛越祖之谈,赞师之禅。
削圆方竹杖,鞔却此茸毡。
无可谕,无可说,正是守著击驴橛。
那堪更言七坐道场三奉诏旨,大似郑州出曹门,且喜没交涉。
降此之外,毕竟如何。
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寄语诸方,不要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