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居已是介,又以介名庵。
胡为酷好介,毋乃在律贪。
人生要当介,君侯恐不堪。
富贵不相贷,安得坐禅龛。
客去自无事,客来不妨谈。
但能了诸幻,起卧俱无惭。
慎勿作住想,如茧缚老蚕。
兴来出庵去,丛林禅可参。
庵居已是介,又以介名庵。
胡为酷好介,毋乃在律贪。
人生要当介,君侯恐不堪。
富贵不相贷,安得坐禅龛。
客去自无事,客来不妨谈。
但能了诸幻,起卧俱无惭。
慎勿作住想,如茧缚老蚕。
兴来出庵去,丛林禅可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逸所作的《王立之园亭七咏(其五)介庵》。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介”的人物,他选择居住在庵中,并以“介”作为庵的名字,表达了他对“介”的酷爱。诗人通过对比人生与“介”的关系,指出人生应当保持“介”,而君侯可能难以做到。进一步探讨了富贵与禅修的关系,提出富贵无法相互借取,人们应坐禅于禅龛之中。诗中还提到,当客人离去时,庵中自然无事;当客人来访时,不妨进行交谈。强调了理解事物的虚幻本质,无论起卧都无需感到羞愧。最后,诗人告诫不要执着于“住”的概念,如同茧束缚老蚕一般,应当随兴而出,到丛林中参悟禅理。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介”的追求与理解,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与体悟。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内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禅宗精神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