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别僧演》
《别僧演》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别岷峨路五千,幸携瓶锡礼高禅。

不材虽见频挥斧,钝足难谙再举鞭。

深咸恩光同日月,未能踪迹上林泉。

明朝且出山前去,他日重来会有缘。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清远所作的《别僧演》。诗中描绘了与僧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西别岷峨路五千”,以壮阔的地理景象开篇,岷峨山脉横亘千里,象征着离别的深远与艰难。接着,“幸携瓶锡礼高禅”表达了诗人带着法器,恭敬地向高僧学习佛法的心境。这一句中的“瓶锡”指的是僧侣行脚时携带的生活用品和法器,体现了佛教徒的生活简朴与修行精神。

“不材虽见频挥斧,钝足难谙再举鞭。”这两句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自己比喻为无用之材和行动迟缓之人,表达了在修行路上的自我反省与谦逊态度。挥斧与举鞭分别代表了对自身不足的修正与努力,以及对佛法的追求与实践。

“深咸恩光同日月,未能踪迹上林泉。”这两句赞美了佛法的光辉如同日月般照耀人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尚未能完全融入自然,隐居山林的愿望。这里既是对佛法的颂扬,也是对自己修行境界的期许。

最后,“明朝且出山前去,他日重来会有缘。”诗人预示着明天将离开,踏上新的旅程,但对未来再次相遇充满信心。这不仅是对与僧人的别离,也是对人生旅途的展望,蕴含着对未知的期待与对缘分的相信。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之心,也表达了对自我成长的反思与追求,以及对未来相遇的乐观期待。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牛背观书图

蒲鞯盘膝胜安舆,人讶形骸与世疏。

却笑徙居三十乘,恰如牛背一编书。

(0)

神山避暑晚行田间用陶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为韵·其七

静念少日事,躁中剧揠苗。

欲令千载淳,反之在一朝。

斥鴳不自量,上欲抟扶摇。

世态任盲俗,林讥愧清谣。

傲骨日已长,及辰事逍遥。

(0)

常山纪行·其二

山溜涓涓山雨晴,村南村北鹁鸠鸣。

行人五月不知倦,喜听农家打麦声。

(0)

席上次顾玉山韵

画墙班鸠啼绿树,白日紫燕穿朱帘。

昼长深院弄瑶瑟,吴姬十指行春纤。

(0)

题隐上人房

练湖秋水霜眼碧,坐对茅盈山色青。

白日散花天女降,夜深钟磬尚闻经。

(0)

寓栖云四首·其三

潇潇风雨客心孤,且尽尊前酒一壶。

夜半酒醒愁又到,一声白雁下平湖。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