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窗日未融,野寺雨欲作。
经旬少客到,静坐差可乐。
平生遭病扰,今更不如昨。
囊空畏高医,何以致良药。
所幸秋已至,所在身可著。
洗耳听凉风,不待一叶落。
晓窗日未融,野寺雨欲作。
经旬少客到,静坐差可乐。
平生遭病扰,今更不如昨。
囊空畏高医,何以致良药。
所幸秋已至,所在身可著。
洗耳听凉风,不待一叶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野外寺庙中的心境与感受。首句“晓窗日未融,野寺雨欲作”描绘了一幅清晨朦胧的景象,阳光尚未完全照进窗户,雨意却已弥漫在野外的寺庙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接着,“经旬少客到,静坐差可乐”描述了长时间以来,寺庙里少有人来,诗人独自静坐其中,虽然孤独,但内心却感到一种难得的宁静与满足。这种孤独并非消极,而是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享受。
“平生遭病扰,今更不如昨”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以及对当前身体状况的感慨。他曾经饱受疾病困扰,而现在的情况似乎比以往更加糟糕,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对健康渴望的情绪。
“囊空畏高医,何以致良药”则反映了诗人经济上的困境,担心寻求高明医生的帮助会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无法获得所需的药物治疗,体现了生活压力之下的现实考量。
最后,“所幸秋已至,所在身可著”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秋天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开始,衣物可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也暗示着心灵的慰藉。他期待通过自然界的更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洗耳听凉风,不待一叶落”则是对诗人内心状态的总结。他选择倾听自然的声音,如凉风拂过,而不是等待树叶落下这一明显的季节变化,象征着他愿意在日常的细微之处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乐趣,以达到心灵的解脱与满足。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
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
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
终期入灵洞,相与鍊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