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哀诗》
《七哀诗》全文
明 / 高攀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肃肃秋风深,漫漫秋夜长。

中夜百感集,摄衣步空堂。

頫听虫声悲,仰视明月光。

物色一如昨,旧人何茫茫。

岁月日以疏,仿佛日以亡。

一岁成永诀,千载空相望。

静心易生哀,遗情难为方。

愿从梦中路,柔身至其旁。

(0)
鉴赏

这首《七哀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首句“肃肃秋风深,漫漫秋夜长”描绘了秋风渐起、夜色深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氛围。接着,“中夜百感集,摄衣步空堂”写出了诗人深夜独自行走于空旷的殿堂,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绪。这一场景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

“頫听虫声悲,仰视明月光”一句,通过倾听虫鸣和仰望明月,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虫鸣声声,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明月皎洁,却也映照出人间的离合悲欢。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复杂。

“物色一如昨,旧人何茫茫”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无奈。尽管眼前的景物依旧如初,但曾经共度时光的人们却已渺茫难寻,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岁月日以疏,仿佛日以亡”则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疏远,仿佛生命本身也在逐渐消逝。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充满了深深的忧伤。

“一岁成永诀,千载空相望”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极致。一年的相聚,最终变成了永恒的别离;千年之后,只能在回忆中相互凝望。这种对生死离别的哀叹,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静心易生哀,遗情难为方。愿从梦中路,柔身至其旁”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梦境中寻求慰藉,与逝去的人重逢的愿望。这种对超越现实、寻找心灵寄托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综上所述,《七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时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高攀龙

高攀龙
朝代:明   字:存之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562年 - 1626年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你喜欢

合溪夜归呈诸大夫

前日合溪能多诗,此日合溪何以为。

是中真趣渠未知,无声之诗诗更奇。

溪山渊渊鱼自跃,溪树阴阴禽自乐。

野航日暮载牛归,陇麦已秋蚕上箔。

此时觞酒溪亭空,吾与鱼鸟皆春风。

安得四海车书同,春风浩浩游其中。

(0)

融堂对月

蛮触封疆奈若何,天公老眼自驱磨。

六窗洞彻无遮障,此夜融堂得月多。

(0)

起潜观心四绝词旨俱胜仍用非字奉酬以尽愚衷·其一

休论人是与人非,会得观心过亦微。

汎滥此生长似旅,天寒日暮是谁归。

(0)

留青阳游九华寄袁仓使

元自与山无半面,昔人诗里旧相知。

西风吹上千岩顶,竹杖芒鞋住几时。

(0)

岁寒杂咏·其七

生疏只是自生疏,志若专时定不粗。

世事从来不两大,莫教错了用工夫。

(0)

挽薛艮斋·其二

伟矣万人杰,精神运五兵。

议屯谋甚婉,料敌智尤明。

谨厚唐刘氏,渊源汉贾生。

斯文嗟遽丧,哀挽泪纵横。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