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秋风深,漫漫秋夜长。
中夜百感集,摄衣步空堂。
頫听虫声悲,仰视明月光。
物色一如昨,旧人何茫茫。
岁月日以疏,仿佛日以亡。
一岁成永诀,千载空相望。
静心易生哀,遗情难为方。
愿从梦中路,柔身至其旁。
肃肃秋风深,漫漫秋夜长。
中夜百感集,摄衣步空堂。
頫听虫声悲,仰视明月光。
物色一如昨,旧人何茫茫。
岁月日以疏,仿佛日以亡。
一岁成永诀,千载空相望。
静心易生哀,遗情难为方。
愿从梦中路,柔身至其旁。
这首《七哀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首句“肃肃秋风深,漫漫秋夜长”描绘了秋风渐起、夜色深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氛围。接着,“中夜百感集,摄衣步空堂”写出了诗人深夜独自行走于空旷的殿堂,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绪。这一场景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
“頫听虫声悲,仰视明月光”一句,通过倾听虫鸣和仰望明月,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虫鸣声声,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明月皎洁,却也映照出人间的离合悲欢。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复杂。
“物色一如昨,旧人何茫茫”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无奈。尽管眼前的景物依旧如初,但曾经共度时光的人们却已渺茫难寻,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岁月日以疏,仿佛日以亡”则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疏远,仿佛生命本身也在逐渐消逝。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充满了深深的忧伤。
“一岁成永诀,千载空相望”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极致。一年的相聚,最终变成了永恒的别离;千年之后,只能在回忆中相互凝望。这种对生死离别的哀叹,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静心易生哀,遗情难为方。愿从梦中路,柔身至其旁”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梦境中寻求慰藉,与逝去的人重逢的愿望。这种对超越现实、寻找心灵寄托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综上所述,《七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时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前日合溪能多诗,此日合溪何以为。
是中真趣渠未知,无声之诗诗更奇。
溪山渊渊鱼自跃,溪树阴阴禽自乐。
野航日暮载牛归,陇麦已秋蚕上箔。
此时觞酒溪亭空,吾与鱼鸟皆春风。
安得四海车书同,春风浩浩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