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迷宠利任刑威,岂独骖乘兆祸机。
万口沸腾堪铄骨,反形宁论是和非。
颠迷宠利任刑威,岂独骖乘兆祸机。
万口沸腾堪铄骨,反形宁论是和非。
此诗《霍光》由明代诗人钟芳所作,通过对霍光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揭示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以及人性在权势面前的扭曲。诗中以“颠迷宠利任刑威”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霍光在权力与利益的诱惑下,无视道德规范,放纵自我,甚至不惜使用严酷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对权力的盲目追求,最终导致了他身陷囹圄,成为历史的笑柄。
“岂独骖乘兆祸机”,进一步指出霍光的悲剧并非偶然,而是其自身行为的必然结果。骖乘,原指古代战车上的副车夫,此处借指辅助者或同谋者,暗示霍光的失败不仅仅是个人的,也反映了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万口沸腾堪铄骨”,描绘了社会舆论对霍光的谴责之强烈,犹如沸腾的沸水,足以熔化任何罪行。这句诗强调了公众对于不义行为的强烈反感,以及道德正义的力量。
“反形宁论是和非”,则表达了对霍光行为的深刻反思。即使在权力的巅峰,霍光的行为也无法逃脱是非的评判。这句话提醒人们,无论身处何位,都应坚守道德底线,否则终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霍光这一历史人物的命运,深刻探讨了权力、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对个体行为的最终裁决。
鸡鸣市声起,冠盖日相追。
终然寡同调,千里怀风期。
忆从十年前,识君黄绢词。
安知淮海来,得此埙篪吹。
武库森器宝,清庙陈尊彝。
持君胸中富,自足夸一时。
况今亨衢开,秣马随所之。
功名何足道,谈笑观指麾。
交情无远近,人事有合离。
他年一尊酒,长恐劳相思。
黄君画梅天下奇,枝枝笔底如龙飞。
干盘屈曲苍苔古,老树顷刻生光辉。
婆娑月下弄清影,更有幽香袭诗境。
地僻从无车马尘,间关翠禽啼梦冷。
任落梅铺缀,雁齿斜桥,裙腰芳草。
闲伴游丝,过晓园庭沼。
厮近清明,雨晴风软,称少年寻讨。
碧缕墙头,红云水面,柳堤花岛。
谁信而今,怕愁憎酒,对著花枝,自疏歌笑。
莺语丁宁,问甚时重到。
梦笔题诗,帕绫封泪,向凤箫人道。
处处伤心,年年远念,惜春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