罡风千仞跨茅龙,日观遥临第一峰。
汉禅已亡司马草,秦碑空覆大夫松。
低看四岳为诸弟,高揖须弥作大宗。
眼底谁云小天下,华夷瀛海尽尧封。
罡风千仞跨茅龙,日观遥临第一峰。
汉禅已亡司马草,秦碑空覆大夫松。
低看四岳为诸弟,高揖须弥作大宗。
眼底谁云小天下,华夷瀛海尽尧封。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登岱》。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壮丽景象和深邃思考。
首句“罡风千仞跨茅龙”,以“罡风”形容泰山之巅的凛冽寒风,与“茅龙”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泰山的雄伟气势,也暗示了登山过程的艰难。接下来,“日观遥临第一峰”一句,点明了泰山的日观峰,是诗人所见的第一高峰,表达了对泰山之巅的向往和赞叹。
“汉禅已亡司马草,秦碑空覆大夫松。”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将泰山的历史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汉代禅让的故事,以及秦汉时期的碑文与松树,都成为了诗人笔下的背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低看四岳为诸弟,高揖须弥作大宗。”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泰山与其他名山相比,显示了泰山在诗人眼中的崇高地位。同时,“高揖须弥作大宗”一句,更是将泰山与佛教中的须弥山相联系,赋予了泰山更多的宗教色彩和精神内涵。
最后,“眼底谁云小天下,华夷瀛海尽尧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站在泰山之巅,俯瞰天下的豪情壮志,认为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的视野之内,体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同时,“华夷瀛海尽尧封”一句,以古代帝王的封疆理念,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综上所述,《登岱》一诗不仅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