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而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
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类。
大师令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本身,三毒恶缘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至心求。
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而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
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类。
大师令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本身,三毒恶缘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至心求。
这首诗是中国唐代僧侣慧能创作的《无相颂》,是一篇佛教色彩浓厚的作品。诗中探讨了修福与修道、忏悔与罪过等主题,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体悟。
开篇“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而是道”表达了一种观点,即有些人只注重积累福德,而忽视了修行正道。接着,“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指出通过布施和供养可以获得无尽的福报,但内心深处却潜藏着贪、瞋、痴三毒。
“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进一步强调了仅靠积累福德无法彻底清除过去的罪业,必须通过内心的忏悔和反省来真正断除罪缘。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类”则提出了大乘佛法中真诚忏悔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除去错误的行为,归于正确的道路,并且达到与真正觉悟者相同的境界。
“大师令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本身,三毒恶缘心中洗”表达了对大师传授顿悟教法的尊重,以及希望修道的人能够统一于这一真理,并通过内心的清洗摆脱贪、瞋、痴等三毒和恶缘。
最后,“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至心求”是对修行者的鼓励,提醒他们要积极努力,不要懈怠,因为生命短暂,如果遇到大乘佛法的顿悟之道,就应该以最虔诚的心态去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刻的佛教哲理和个人修行的体验,引导人们认识到真正的解脱之道,并非简单积累福德,而是要彻底转变内心,断除罪缘,以达到真正的觉悟。
良雨识树意,佳日知鸟心。
乱山无故友,凄此坏壁琴。
自非芳草愁,匿与烟光深。
温养苦不逮,曀厉殊未任。
苍龙烛芒角,照入元都阴。
支巫失严守,六合遂午霃。
愤彼豢马奴,赤手胠万金。
上挹仙掌浆,啸聚狐魅斟。
土石积瞬息,对面成危岑。
已拚刀锯从,仁义胡能禁?
皇皇先圣度,贱亵俑始今。
延屋幸无蔓,缄舌群相瘖。
更披太行雾,蔽伊万首黔。
举杯雪壮泪,泪下还涔涔。
长夏孤鹗飞,高作商飙音。
赤村断炊火,古木郁以森。
暍气困生翠,未夕云先沈。
投箸讯消息,颇怯馀戾侵。
枉援嚇鼠技,随例筹斧椹。
赤松或化石,变幻不可寻。
重帱障密闼,爱护同保妊。
祝融焚大屋,秘库鲜完琛。
乃踰百丈渊,独振千仞襟。
铁欃砺坚齿,披莽斸野蔘。
分缄拯我病,致肉光瑶簪。
九道合玑纬,在次何商参?
秃发难再元,奔马方骎骎。
梦中清夜角,扰我黄芦衾。
恨以望澄目,坐阅虹孛淫。
妒子狎鞠侯,老死甘崎崟。
《酬陈布衣尚煦奉化山居三十韵》【清·姚燮】良雨识树意,佳日知鸟心。乱山无故友,凄此坏壁琴。自非芳草愁,匿与烟光深。温养苦不逮,曀厉殊未任。苍龙烛芒角,照入元都阴。支巫失严守,六合遂午霃。愤彼豢马奴,赤手胠万金。上挹仙掌浆,啸聚狐魅斟。土石积瞬息,对面成危岑。已拚刀锯从,仁义胡能禁?皇皇先圣度,贱亵俑始今。延屋幸无蔓,缄舌群相瘖。更披太行雾,蔽伊万首黔。举杯雪壮泪,泪下还涔涔。长夏孤鹗飞,高作商飙音。赤村断炊火,古木郁以森。暍气困生翠,未夕云先沈。投箸讯消息,颇怯馀戾侵。枉援嚇鼠技,随例筹斧椹。赤松或化石,变幻不可寻。重帱障密闼,爱护同保妊。祝融焚大屋,秘库鲜完琛。乃踰百丈渊,独振千仞襟。铁欃砺坚齿,披莽斸野蔘。分缄拯我病,致肉光瑶簪。九道合玑纬,在次何商参?秃发难再元,奔马方骎骎。梦中清夜角,扰我黄芦衾。恨以望澄目,坐阅虹孛淫。妒子狎鞠侯,老死甘崎崟。
https://shici.929r.com/shici/N4h9b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