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啄立天地,于我为一身。
身后或我思,例诸陈人陈。
是有不亡理,旷代弥鲜新。
譬之大道车,离轨难持轮。
怅彼徇劳丧,形在气先沦。
䀜没同野驹,曷由驻吾真?
饮啄立天地,于我为一身。
身后或我思,例诸陈人陈。
是有不亡理,旷代弥鲜新。
譬之大道车,离轨难持轮。
怅彼徇劳丧,形在气先沦。
䀜没同野驹,曷由驻吾真?
这首诗《托感十二章(其十)》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存在与道德的深刻感悟。
首句“饮啄立天地,于我为一身”,以自然界的鸟儿为例,形象地描绘了生命在天地间生存的状态,强调了个体生命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接着,“身后或我思,例诸陈人陈”则引出对死后思想的探讨,暗示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生前的存在,更在于精神的延续与影响。
“是有不亡理,旷代弥鲜新”一句,进一步阐述了生命与道德的永恒价值,认为真正的智慧和道德原则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类比“大道车,离轨难持轮”,以车轮比喻道德行为,强调了遵循正道的重要性,偏离正轨将难以维持稳定与和谐。
“怅彼徇劳丧,形在气先沦”表达了对那些因追求功利而丧失本真的惋惜之情,指出外在形式的存在并不能掩盖内在精神的衰败。最后,“䀜没同野驹,曷由驻吾真?”以野马失明比喻迷失自我,追问如何才能守护住真实的自我,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道德追求的深切思考。
整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与存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老树浑苔,横枝未叶,青春肯误芳约。
背阴未返冰魂,阳梢已含红萼。
佳人寒怯,谁惊起、晓来梳掠。
是月斜、花外幺禽,霜冷竹间幽鹤。
云淡淡,粉痕渐薄。
风细细,冻香又落。
叩门喜伴金尊,倚阑怕听画角。
依稀梦里,记半面、浅窥朱箔。
甚时得、重写鸾笺,去访旧游东阁。
春风琼树香中,数声恰似流莺啭。
歌尘飞下,落花起舞,骊珠脱串。
豆蔻珠帘,牡丹雪岭,小桃人面。
是自然绝艺,天然书谱,霓裳序,六幺遍。
独占二分月色,向尊前、几番曾见。
赏音如此,不辞醉墨,为题纨扇。
浪雨闲云,积香残黛,莫论恩怨。
看浓华又老,情缘未断,寄楼中燕。
记西湖、水边曾见,查牙老树如此。
冰痕冷沁苔枝雪,的*数花才试。
天也似。
爱玉质、清高不久闲红紫。
孤山处士。
总赋得招魂,烟荒雨暗,寂寞抱香死。
春风笔,休忆深宫旧事。
添人多恨多思。
墨池雪岭三生梦,唤起缟衣仙子。
仍独自。
伴瘦影、黄昏和月窥窗纸。
声声字字。
写不尽江南,闲愁万斛,诉与绿衣使。
甚瑶台、翠鸾雏小。
风流占断妍景。
数声何处啼春胜,帘卷晓窗人静。
天气困。
梳未稳、绿鬟倭堕临妆镜。
懒羞倦整。
待铰个金花,眉夫双雁,还怯剪刀冷。
仙家好,十二行云路迥。
牢笼芳梦不定。
多情正要人拘管,无柰绿昏红暝。
乘酒兴。
携两袖、天风飞上蓬莱顶。
阑干独凭。
为唤玉笙来,霓裳按舞,和月醉花影。
紫云何处飞来,仙家别有藏春洞。
刻缯纹皱,镂檀色腻,薰脐香重。
谷雨初晴,榆烟新换,楝风微动。
是花姑养就,韩仙染出,还分与,人间种。
好与密笼绣幄,护玉环、三生妖梦。
只愁今夜,绿丛月老,珠房露冻。
便唤秋娘,重浇卯酒,缓歌低送。
倩红鸾与约,韵华且住,作尊前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