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扪萝上翠微,老僧见惯步如飞。
朝随林鸟排云去,暮逐岩猿带月归。
自恨丹梯延俗客,谁攀铁锁到山扉。
何当截断红尘路,独占孤峰饱蕨薇。
凿壁扪萝上翠微,老僧见惯步如飞。
朝随林鸟排云去,暮逐岩猿带月归。
自恨丹梯延俗客,谁攀铁锁到山扉。
何当截断红尘路,独占孤峰饱蕨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丹霞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羡慕。
首句“凿壁扪萝上翠微”,生动地展现了攀登丹霞山的艰难过程,通过“凿壁”和“扪萝”这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崎岖不平,而“翠微”则暗示了山色的青翠欲滴,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老僧见惯步如飞”一句,通过对比老僧的轻松自如与登山者的辛苦,突出了老僧对山中环境的熟悉与适应,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朝随林鸟排云去,暮逐岩猿带月归”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老僧的生活与自然界的动植物联系起来,早晨与林鸟一同飞翔,傍晚则与岩猿相伴归来,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和谐,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自恨丹梯延俗客,谁攀铁锁到山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亲身体验这种生活状态的遗憾,同时也对那些能够深入山中,体验自然之美的“俗客”表示了羡慕之情。
最后,“何当截断红尘路,独占孤峰饱蕨薇”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的愿望,希望能在孤峰之上,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
整首诗通过对老僧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