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怪师与龙,空寂相扣答。
不闻远公石,点头听说法。
若怪师与龙,空寂相扣答。
不闻远公石,点头听说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禅宗修行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师徒之间的精神交流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首句“若怪师与龙,空寂相扣答”,以奇特的想象开篇,将师与龙置于对话之中,空寂的背景中,似乎在暗示着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接着,“不闻远公石,点头听说法”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境,远公石象征着历史与传统的传承,而师徒间的点头与听法,则是当下与过去的对话,体现了佛法的永恒与不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师徒对话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历史与佛法的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直指心灵深处的禅意氛围。诗人李孙宸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对佛法精深理解的同时,也传达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和尊重。
黄君开轩紫山曲,手植双柏如云绿。
南风吹雨生夏寒,两盖清阴覆书屋。
摩挲老眼四十年,龙枝凤叶俱苍然。
春阳庭阶已竞秀,岁寒冰雪应同坚。
君家况有徐卿子,风骨崭崭双柏侣。
耸壑昂霄看异时,长材大用从兹始。
我来径造轩之中,开樽爱此阴重重。
昔闻彭泽醉五柳,今见蓝田哦二松。
皇天不惜栽培力,移根好向乌台植。
西斋酒醒月在天,为君起舞歌双柏。
双溪溪水清见沙,溪梅灿灿冰玉华。
美人元是西湖家,嚼梅饮水溪之涯。
霜毫不写香影句,挥霍春风满棠树。
溪堂玉立听鸣琴,人比梅花更清素。
东风有意相温存,南枝北枝花正繁。
愿借桃李朝露恩,松台薇省先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