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擎来玉露浓,称觞欢动大明宫。
舞干新奏虞庭乐,标柱休誇汉将功。
水散百蛮终向海,天函万国总呼嵩。
凭高一望南溟气,烟净波恬日正东。
仙掌擎来玉露浓,称觞欢动大明宫。
舞干新奏虞庭乐,标柱休誇汉将功。
水散百蛮终向海,天函万国总呼嵩。
凭高一望南溟气,烟净波恬日正东。
这首诗描绘了万寿节时在浔江边遥拜的壮观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皇家庆典氛围。首句“仙掌擎来玉露浓”,以仙掌托举着晶莹的露珠,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神圣,露珠的“浓”字则暗示了庆典的盛大与隆重。接下来,“称觞欢动大明宫”,描述了宫廷内欢声笑语,酒杯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舞干新奏虞庭乐,标柱休誇汉将功。”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代的舞蹈与音乐,以及对汉朝将领功绩的赞颂,表达了对当前盛世的歌颂与自豪。虞庭乐是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此处用来形容新奏的乐曲,既体现了艺术的创新,也寓意着时代的进步。而“休夸汉将功”则是一种谦逊的表达,意在强调当下的成就超越了过去。
“水散百蛮终向海,天函万国总呼嵩。”这两句描绘了四海归一、万国朝宗的宏大场景,展现了国家的强大与统一。水分散流最终汇聚大海,象征着各地的文化与民族在统一的国家中和谐共处;“天函万国总呼嵩”,则是对国家疆域辽阔、四方臣服的描述,嵩山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被万国共同推崇,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的权威与影响力。
最后,“凭高一望南溟气,烟净波恬日正东。”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南海的空气清新宁静,阳光正好从东方升起,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未来光明。整首诗通过对庆典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国家强盛、文化融合的赞美,展现了明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往与羽人曾结沧洲期,醉骑鲸鱼跃天池。
北走幽都摩碣石,所历至今皆见之。
泽国波光秋潋滟,津亭月色晓参差。
山夹疏钟和雪度,楼栖断角引霜吹。
兰园坐送流莺乱,华观行闻住鹤悲。
别来几度斜阳里,平曲风烟劳梦思。
安得狂心化为浪,去随流水到天涯。
偶向燕城逢杜子,为我立马欢相持。
自言家在碣石西,石西易水清沦漪。
易州风帆日日至,佳人何事重来迟。
重来易迟去易远,便欲从君川路返。
岁年冉冉思无限,诗成雁过云涛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