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来生计了无关,愿托空林尽日闲。
种秫灌溪聊自适,摊书时对北窗山。
贫来生计了无关,愿托空林尽日闲。
种秫灌溪聊自适,摊书时对北窗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兄长在南林移榻而居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简朴而自在的生活态度。首句“贫来生计了无关”,透露出诗人面对贫困生活时的超然态度,似乎物质的匮乏并未影响其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接着,“愿托空林尽日闲”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在空寂的林间度过悠闲时光的愿望,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理想。
“种秫灌溪聊自适”中,“秫”指的是高粱,常用于酿酒,这里借指诗人以种植作物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摊书时对北窗山”则描绘了诗人读书时的场景,窗外是连绵的山峦,室内是摊开的书籍,这样的画面既充满了文化气息,又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哲学观和生活方式,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
清明来客邸,云物犹凄凄。
散步向南郊,雨晴途半泥。
累累高下冢,不扫纷牧羝。
岂无一主者,太息风俗迷。
官堤曲北转,官杨皆生稊。
河水流洋洋,漕艘雁字齐。
浮家反知节,沽酒且杀鸡。
过渡少村落,接湖多荒畦。
桃花何处寻,得句无门题。
道出钱塘江,十里无顽壤。
斗然怒潮来,激岸成滉瀁。
波势倏低昂,帆影随俯仰。
蛟涎溅衣湿,鹢舟荡人晃。
峡危疑五丁,石削强千丈。
穿漏虞崩奔,迥旋益惝恍。
境险禽鸟稀,气盛鱼龙养。
乾坤渺一身,陡觉心神畅。
碧血认孤坟,千秋结遐想。
历历平江堡,昔年资保障。
犀军射潮迹,灭没劳揣象。
夕阳崦嵫下,皓月海门上。
沿洄溯前川,渔歌厉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