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街西宅,开门渭水头。
长贫唯要健,渐老不禁愁。
独凭藤书案,空悬竹酒钩。
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
借得街西宅,开门渭水头。
长贫唯要健,渐老不禁愁。
独凭藤书案,空悬竹酒钩。
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田园的生活情景。首句“借得街西宅,开门渭水头”表明诗人找到了一处位于城西的住宅,这里的环境优美,有清澈的渭水流过,给人的心灵带来宁静与舒适。
接下来的“长贫唯要健,渐老不禁愁”则透露出诗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只要身体健康便已满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免有所忧虑。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独凭藤书案,空悬竹酒钩”则是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两种乐趣:一是独自依靠着用藤蔓编织的书案阅读,这显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二是挂着竹制的酒具,但却是空悬,这或许暗示了一种清贫的境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虽无多余之资,却依然保持着品味生活的雅兴。
最后,“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和风中,与友人共同去石瓮寺游玩的愿望。这里的“作意”意味着诗人对这次旅行计划的期待和向往,而“共君游”则强调了与朋友共度时光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素书谁托。嗟鳞沈雁断,水遥山邈。
问别来、几许离愁,但只觉衣宽,不禁消薄。
岁岁年年,又岂是、春光萧索。
自无心、强陪醉笑,负他满庭花药。援琴试弹贺若。
尽清于别鹤,悲甚霜角。
怎似得、斜拥檀槽,看小品吟商,玉纤推却。
旋暖熏炉,更自炷、龙津双萼。
正怀思、又还夜永,烛花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