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公初住峨眉寺,遣化人间要话行。
借问话头何自得,大都来处要分明。
素公初住峨眉寺,遣化人间要话行。
借问话头何自得,大都来处要分明。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名为《素上人为普贤办供过溪上需偈予曰与普贤有素不可无词乃作五偈遗之归山呈似道人一笑》(其二)。诗中以禅宗语境为背景,探讨了修行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及对佛法真理的追求。
首句“素公初住峨眉寺”,描绘了一位名为素公的僧人刚到峨眉寺安顿的情景,暗示了新环境下的开始与探索。接着,“遣化人间要话行”则表达了素公希望在世俗中寻找对话与交流的愿望,寻求在日常生活中领悟佛法的契机。
“借问话头何自得,大都来处要分明。”这两句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修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何通过对话和交流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诗人提出,真正的理解与领悟需要从源头出发,清晰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与根源,从而达到内心的明悟。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禅宗修行中重视对话、强调内心体验与自我觉察的核心理念。释慧空以诗的形式,不仅传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与他人分享智慧、共同成长的精神。
尉公不忝东州英,坐上拍满樽中盈。
令尹学道眼目明,作佛肯后灵运成。
户掾句法令人惊,登坛抗臂从我盟。
法曹静如不能鸣,胸中自有百万兵。
会稽少年富才情,墨竹中含楚辞声。
泮宫老人驾虚名,赋诗饮酒畏后生。
春仲赋南征,岁暮复北走。
区区徒尔为,惭愧道旁堠。
岐路剧羊肠,重岗九十九。
马疲须著鞭,袖短难藏手。
与君从此别,把袂倚衰柳。
百年但如斯,不日成老丑。
我本四方人,飘泊谁为偶。
有意问山神,此生复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