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银山屹嵩华,浪涌云屯天一罅。
榜舟夜傍鼋鼍窟,杖藜晓入鸡豚社。
处处人家橘柚垂,竹篱茅屋青黄亚。
台殿青红坠半山,两腋清风策高驾。
牛羊出没怪石走,蛟蛇起伏苍藤挂。
饥鼠窥灯佛帐寒,华鲸吼粥僧趺下。
世味饱谙真嚼蜡,老境得闲如啖蔗。
山灵知我欲归耕,一夜筑垣应绕舍。
千尺银山屹嵩华,浪涌云屯天一罅。
榜舟夜傍鼋鼍窟,杖藜晓入鸡豚社。
处处人家橘柚垂,竹篱茅屋青黄亚。
台殿青红坠半山,两腋清风策高驾。
牛羊出没怪石走,蛟蛇起伏苍藤挂。
饥鼠窥灯佛帐寒,华鲸吼粥僧趺下。
世味饱谙真嚼蜡,老境得闲如啖蔗。
山灵知我欲归耕,一夜筑垣应绕舍。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首句“千尺银山屹嵩华”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洞庭湖的雄伟壮观,仿佛千尺高的银色山峰耸立在嵩华之间。接着,“浪涌云屯天一罅”则描绘了湖面上波涛汹涌、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天空中的一道裂缝被云雾填满。
“榜舟夜傍鼋鼍窟,杖藜晓入鸡豚社”两句,通过夜晚划船靠近鼋鼍(传说中的水兽)的巢穴,清晨拄着藜杖进入鸡豚(鸡和猪)的村落,展现了诗人探索自然、亲近乡村生活的独特体验。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处处人家橘柚垂,竹篱茅屋青黄亚”描绘了洞庭湖周边的田园风光,家家户户的橘柚树上果实累累,竹篱环绕的茅屋在青黄相间的田野中显得格外和谐。这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宁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台殿青红坠半山,两腋清风策高驾”则将视线转向了湖边的建筑,青红相间的台殿点缀在半山腰,仿佛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而“两腋清风策高驾”,则表达了诗人乘风而行,自由自在的感受,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亲近和内心的超脱。
接下来的几句“牛羊出没怪石走,蛟蛇起伏苍藤挂”描绘了洞庭湖畔的动物世界,牛羊在怪石间穿梭,蛟蛇在苍藤上蜿蜒,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而“饥鼠窥灯佛帐寒,华鲸吼粥僧趺下”则通过老鼠窥视灯火、鲸鱼吼叫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
最后,“世味饱谙真嚼蜡,老境得闲如啖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之乐的追求。他认为,经历了世事沧桑后,真正的快乐就像品尝甘蔗一样,简单而纯粹。而“山灵知我欲归耕,一夜筑垣应绕舍”则是诗人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他相信山神理解他的心意,会在一夜之间为他筑起围墙,让他得以归隐田园。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虎林城中正月半,十万人家灯灿烂。
溧阳风景方放灯,通宵不禁人游玩。
大雪深寒万木僵,家家冷坐无薪炭。
典钱买竹又买灯,糠油结冻点灯暗。
豪民张灯唤歌舞,鼓笛喧轰夜忘旦。
忽闻买丝造海船,府檄专令豪户办。
仓皇且救火燃眉,纵有华灯何暇看。
老夫掩关拥炉坐,一盏青灯置书案。
良辰乐事怅难并,顷刻欢声作愁叹。
苏公买灯状,陈子题灯诗。
痴儿騃女知不知,月明月暗反覆手,且愿麦熟休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