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帝洞庭张乐图》
《黄帝洞庭张乐图》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七言绝句

天水相涵万象清,咸池真乐妙无根。

大音岂在九霄外,有意听时却不闻。

(0)
鉴赏

这首诗《黄帝洞庭张乐图》由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音乐的描绘,展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与艺术想象。

首句“天水相涵万象清”,以天水交融的壮丽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暗示了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状态。这里的“万象清”不仅指自然界的清晰与纯净,更暗含着心灵世界的清明与澄澈。

次句“咸池真乐妙无根”,将“咸池”这一古代神话中的音乐之源与“真乐”相连,强调了音乐的至高境界和内在的真谛,即真正的音乐并非源自外在的形式或物质,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纯粹情感与精神追求。

第三句“大音岂在九霄外”,进一步深化了对音乐本质的理解。这里的大音,并非指高不可及的天籁之音,而是指超越了空间限制,触及人心深处的共鸣之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与音乐,其力量在于触动人心,而非仅仅依赖于外在的表现形式。

最后一句“有意听时却不闻”,则以一种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刻意追求或期待的音乐体验的反思。它暗示,当人们过于执着于寻找或期待某种特定的音乐效果时,反而可能错过真正触动心灵的声音。真正的音乐,是无需刻意寻找,而是自然而然地存在于每一个倾听者的心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黄帝洞庭张乐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音乐哲学与心灵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谐、艺术本质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汉武帝二首·其一

武帝固英雄,总揽皆轶材。

南并桂林地,北守单于台。

军费累万金,马迹穷九垓。

时独卜大夫,规规输其财。

忠义岂不然,告缗自此开。

茫茫文景后,田野卒污莱。

孰谓将相谋,竟贻黔首哀。

晚悟富民侯,后时信悠哉。

(0)

得隐直书并闻将之洛阳

三月一得书,始知去君远。

开缄见无恙,豁达百虑展。

秋风催时节,摇落岁向晚。

迟迟行旅外,色瘁足更趼。

边封鸣狐狸,牙爪贵鹰犬。

儒者非所须,弃置自未免。

上书报闻罢,试吏何缱绻。

虽无小官羞,颇贵有道卷。

洛阳雄王都,主簿亦极选。

折腰得免否,局促时态浅。

(0)

寄因甫

君虽委计吏,官似宣尼公。

贫贱更何恨,优游聊与同。

忘怀鸱夷酒,乘兴松江风。

此亦隐柱下,何用卧隆中。

(0)

十二月十一日雷电有作

今兹方隆冬,阳春尚宜少。

何忽雷早闻,因之电争曜。

砰轰非常怒,䃸磹通夕照。

号令无乃乖,灾祥谅谁召。

吾闻玉女戏,独得天公笑。

此理正应尔,君毋强讥诮。

(0)

西城三绝句·其三段干木庙

由来为国必贤才,偃息端能弭祸灾。

千古风流谁嗣者,顾瞻遗庙独徘徊。

(0)

徐秘校过池上见访留五绝句·其二

舟小从波兀,桥深爱树遮。

风烟生远思,何必慕乘槎。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