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幽连野色,审曲带城闉。
但见流花水,难寻避世人。
蟠桃知几熟,藓洞谩长春。
税驾追前事,踌躇要路津。
面幽连野色,审曲带城闉。
但见流花水,难寻避世人。
蟠桃知几熟,藓洞谩长春。
税驾追前事,踌躇要路津。
这首宋诗《流花亭》是郭三益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首句“面幽连野色”展现了流花亭隐于郊野之间,环境清幽,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接下来的“审曲带城闉”则点出亭子的位置,位于城市边缘,弯曲的小径通向城门,暗示着它或许是个僻静的休憩之所。
诗人通过“但见流花水,难寻避世人”表达了流花亭的宁静和远离尘嚣的特点,只有流水和花影,难以觅得世外高人。接下来的“蟠桃知几熟,藓洞谩长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蟠桃和长生不老的藓洞,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意象,暗示这里可能有超脱世俗的意味。
最后两句“税驾追前事,踌躇要路津”以驾车者的视角,表达对历史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道路选择的犹豫,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人生哲理。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流花亭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