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屏风岩观汉隶四明山心四大字磨崖刻》
《屏风岩观汉隶四明山心四大字磨崖刻》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白云为门山扃开,巨笔力拄千峰颓。

万牛迸怒作一磔,提携天象何雄恢。

阴萝静月猿夜哀,虬松骨老生红苔。

谁欤跌荡纵奇想,静眠十夕搜神雷。

此书得羼金石志,韩梁张史皆可灰。

遐哉太始广封禅,翠华不得巡穷陔。

敕移丈八岳东石,裹烟缠雪投蓬莱。

文昌中极洞星牖,玉峦环拥莲华台。

猛钳虎爪入真定,特摛龙秀包元胎。

铜驼石马几陵替,牟尼出世无劫灾。

了然心目摄皇古,顿思焚楮逃讥唉。

房精?悷天驷来,金刚不毁神毋猜。

题名几辈弄刀斧,碧落炯炯吾愁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交织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

首先,诗人以“白云为门山扃开”开篇,巧妙地将白云比喻为山门,赋予自然景象以动态与神秘感,仿佛山川在云雾中缓缓开启,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宏伟。接着,“巨笔力拄千峰颓”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峰比作被巨笔支撑,形象地描绘出山势的险峻与壮观,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力量与自然之力的对比。

“万牛迸怒作一磔,提携天象何雄恢”进一步渲染了山势的磅礴气势,仿佛万牛之力凝聚成一击,推动着天地间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雄浑恢弘的自然之力。随后,诗人通过“阴萝静月猿夜哀,虬松骨老生红苔”描绘了夜晚山林中的静谧与生机,猿猴的哀鸣与古老的松树上生长的红苔,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生命力与时间流转的画卷。

“谁欤跌荡纵奇想,静眠十夕搜神雷”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无限遐想,似乎在梦中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体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接下来,“此书得羼金石志,韩梁张史皆可灰”表明了对古代文献与历史的尊重与敬畏,认为这些文字如同金石一般永恒,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影响后世。

“遐哉太始广封禅,翠华不得巡穷陔”则将目光转向遥远的历史,提及古代帝王的封禅仪式,表达了对古代文明与伟大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接下来,“敕移丈八岳东石,裹烟缠雪投蓬莱”描述了某种传说中的场景,可能是对某种神话或传说的引用,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文昌中极洞星牖,玉峦环拥莲华台”则将视角转向更为抽象与神圣的空间,仿佛是通往宇宙深处的门户,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最后,“猛钳虎爪入真定,特摛龙秀包元胎”可能象征着某种力量的觉醒或转化,预示着新的开始与可能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历史之重以及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刻洞察,既富有想象力又蕴含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重阳

登高何处禳兵灾,独上青山望更哀。

白发乍随秋草长,黄花空傍战场开。

已无租吏催诗兴,且向村翁索酒杯。

见说乱离今又甚,故园回首遍蒿莱。

(0)

山居漫兴·其三

寂寞空山里,无人独掩扉。

养茸麋鹿驯,分子鲤鱼肥。

习字妻磨墨,熏香婢拂衣。

忧来频命酒,勉强学忘机。

(0)

咏怀·其二

寒色上枯桐,凉飔吹古柳。

仰视浮云飞,白衣变苍狗。

感此百虑并,思君行役久。

披榛采芳兰,榛多刺伤手。

不惜妾手伤,但念君情厚。

千里一寄赠,誓永不相负。

(0)

城破,喜二弟挈家眷至·其二

出郭才三日,思家抵一年。

无人问消息,何处脱烽烟。

握手惊初定,闻言泪未涟。

联床对灯火,破屋话缠绵。

(0)

三月十六日,奉宪命往南北投联庄遇乱,避居牛牯岭,即事述怀·其四

午山一回首,百里尘茫茫。

有客从北来,相逢歧路傍。

牵裾引之近,急问弟与娘。

客言贼如毛,揭竿万万行。

红旗蔽白日,刀戟相低昂。

前头载妇女,后头括金珰。

杀人但闻声,乌能审其详。

三问不吾对,涕泗沾衣裳。

(0)

到鹿津观水陆清醮普度·其七

招魂一纸达幽都,饿鬼如烟夹道呼。

试问灵軿来鬼母,车中曾载活人无?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