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夕宿苏汝载馆》
《秋夕宿苏汝载馆》全文
明 / 韩上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一秋如水浸空床,布被相留固不妨。

万古有人惟见汝,半生无赖任亡羊。

郁怀屡遣诗成癖,壮志常孤酒稔狂。

数卷离骚三尺枕,可能消受此行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夜独宿友人馆舍的情景,情感深沉,意境幽远。

首联“一秋如水浸空床,布被相留固不妨”以水喻秋,形象地表现了秋季的宁静与清凉,诗人独自躺在空荡荡的床上,与柔软的布被相伴,虽处孤独却也自得其乐。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季节的特征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颔联“万古有人惟见汝,半生无赖任亡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似乎在说,从古至今,只有自己一人存在,而自己这一生,或许有些放纵不羁,但这就是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颈联“郁怀屡遣诗成癖,壮志常孤酒稔狂”则展现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与豪情。他常常因为内心的忧郁而写诗,以此来排遣情绪;同时,他也渴望着壮志凌云,即使在饮酒狂欢中也能保持一份豪迈。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既敏感又充满激情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矛盾。

尾联“数卷离骚三尺枕,可能消受此行囊”以屈原的《离骚》作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数卷《离骚》代表了他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与敬仰,而“三尺枕”则可能是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比喻,暗示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面对的不仅是外部世界的挑战,还有内心的挣扎。最后一句“可能消受此行囊”,既是对当前状态的描述,也是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与理想的复杂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既有对孤独与自由的向往,也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韩上桂
朝代:明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猜你喜欢

治平谅闇元夕·其一

上元无乐送长宵,泪洒城阳泣帝尧。

云障月华寒淡薄,风吹雨点细飘摇。

物随世事生悽怆,天与人心长寂寥。

不用灯花斗光景,火炉诗笔慰无聊。

(0)

和张季友正夫归因为诗寄

曲曲幽林远远山,归与谁得似公安。

定为五柳先生传,应笑三年博士官。

上国尘沙随马箠,长溪风浪属渔竿。

秋风喜得音声到,起对青灯子细看。

(0)

题醒心亭

红尘万里困征鞍,喜向幽亭一倚栏。

日夜水声趋涧曲,西南山色上云端。

窗横古木秋阴老,槛逼苍崖雨气寒。

搜尽肺肠吟不竟,欲君亲置画图看。

(0)

和马太守五首·其二翠玉

平湖如鉴见寒林,谁作高亭据静深。

到海水源终有本,从龙云影自无心。

芰荷一片随幽赏,鸂鶒双飞近醉吟。

顾我倦游归欲早,寒门独觊数窥临。

(0)

和彦衡直讲·其三

风随月明来,终夜共清白。

先生静无语,独看庭前柏。

冠带褫客衣,诗书倦尘迹。

好风此时来,应与君相识。

(0)

冬日道中作

夜卧衾裯单,不敢嗟体寒。

晨餐蔬食微,不敢叹腹饥。

重念饥寒民,亦有甚我身。

我心若嗟吁,彼俗当何如。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