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郴岭下合为流,到海滔滔势未休。
尽道源头山下出,岂知升降与沈浮。
庾郴岭下合为流,到海滔滔势未休。
尽道源头山下出,岂知升降与沈浮。
此诗描绘了韶州曲江武溪二水合流的壮观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流从山间奔腾而出,最终汇入大海的过程。全诗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思考。
首句“庾郴岭下合为流,到海滔滔势未休”,描绘了二水在庾郴岭下汇聚,形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水流,直至大海,其势不减,展现出水流的磅礴气势。这里运用了“合为流”和“到海滔滔”这样的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水流从源头汇集,最终流向大海的过程。
次句“尽道源头山下出,岂知升降与沈浮”,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出了对水流源头与流向的思考。人们往往只看到水流从山下流出,却不知水流在流动过程中,经历了上升与下降,以及沉浮的变化。这句话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也暗含了人生的哲理,即事物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起伏与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了对自然界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哲学思考能力。
访莺花陈迹,姚魏遗风,绿阴成幄。
尚有馀香,付宝阶红药。
淮海维阳,物华天产,未觉输京洛。
时世新妆,施朱傅粉,依然相若。
束素腰纤,捻红唇小,鄣袖娇看,倚阑柔弱。
玉佩琼琚,劝王孙行乐。
况是韶华,为伊挽驻,未放离情薄。
顾盼阶前,留连醉里,莫教零落。
忆昔寻春西洛桥,酴醾结洞横朱架。
翠帷银网一番新,百万花头相枕籍。
飘摇羽客静疑仙,窈窕素娥娇欲嫁。
细蕤摘贮绛纱囊,扑鼻清香夺兰麝。
论花每恨流品杂,韵绝江梅此其亚。
纷纷红紫已空条,耿耿冰霜犹照夜。
只今漂泊一身存,海角逢春足悲咤。
银苞翠蔓宛如昨,瘦骨苍颜忽惊乍。
当时我最推少年,想见同游更衰谢。
洛阳园苑狐兔生,虏骑时来北邙下。
浮生荣悴均有老,万古兴衰那足讶。
南邻地主好襟怀,官事稍闲须命驾。
急须唤酒赏馀妍,恶雨狂风不相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