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淮阴市,王孙不可留。
昔人怀一饭,明月到今愁。
入海安期去,寻仙帝佐游。
凄凉万家冢,荒草自春秋。
年少淮阴市,王孙不可留。
昔人怀一饭,明月到今愁。
入海安期去,寻仙帝佐游。
凄凉万家冢,荒草自春秋。
这首诗《漂母祠和韵》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首联“年少淮阴市,王孙不可留”,以淮阴市为背景,描绘了少年时期的韩信,暗示其虽出身低微,却有着不凡的志向与才能,但最终未能在那个时代立足,表达了对韩信命运的惋惜之情。
颔联“昔人怀一饭,明月到今愁”,借用典故,提到韩信曾受漂母之恩,仅以一饭相赠,却成就了后来的功名。然而,时至今日,韩信仍怀有一份难以释怀的愁绪,暗含着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颈联“入海安期去,寻仙帝佐游”,借用了安期生的典故,表达了韩信渴望寻求超脱世俗、实现理想的心愿,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追求卓越、超越现实的向往。
尾联“凄凉万家冢,荒草自春秋”,将视角转向历史的长河,通过描述韩信墓地的凄凉景象,以及周围荒草的自然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强调了历史人物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影响依然存在,如同四季更迭中的常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丰富的历史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时间、历史与个人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探索。
雄心中夜岂难平,一队旌旗万里行。
为国许身增慷慨,逢人说剑转分明。
尊前白发怀南浦,马上青山过楚城。
从此海邦多治略,好听歌诵快舆情。
越王楼前佳气浮,涪翁江上恩波流。
几年结佩作邦相,万物气吐人歌讴。
白鹤池边嗟来暮,武陵溪畔桃花路。
忽传芝检九天来,会拥朱幡两轮去。
辕攀蹬截无留停,痒爬垢栉待苏酲。
仙人延贮一笑喜,探丸付授真长生。
老成自合朝家用,未许三刀频入梦。
鹤发行趋鸳鹭班,更作吾州九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