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亩荒塘草阁东,疏时恰与我相逢。
新涵坊署重重影,旧映云林面面峰。
莲自池中穿作藕,鱼因雨后化为龙。
捐躯莫报君恩重,还负垂纶倚水松。
数亩荒塘草阁东,疏时恰与我相逢。
新涵坊署重重影,旧映云林面面峰。
莲自池中穿作藕,鱼因雨后化为龙。
捐躯莫报君恩重,还负垂纶倚水松。
这首明代林廷选的《疏池》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池塘景象。首句“数亩荒塘草阁东”,开篇即点出地点,荒塘之上建有一座简陋的草阁,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次句“疏时恰与我相逢”,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疏”字,既指时间的稀疏,也暗含诗人与自然相遇的偶然与惊喜。
接着,“新涵坊署重重影,旧映云林面面峰”,这两句通过“新”与“旧”的对比,展现了池塘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象。新水中倒映着坊署的重重身影,旧日里则映照着云林的面面山峰,生动地描绘了池塘四季变换的景色,同时也寓意着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界的永恒之美。
“莲自池中穿作藕,鱼因雨后化为龙”,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莲花与鱼儿赋予了生命,形象地描绘了池塘中的生物活动。莲花从池中生长,最终成为藕,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延续;而鱼儿在雨后化为龙,则寓示着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凡的可能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最后,“捐躯莫报君恩重,还负垂纶倚水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诗人认为,即使付出生命也无法完全回报自然的恩赐,只能借钓鱼之乐,倚靠水边的松树,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时光。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探寻。
自过信阳来,景物殊呰窳。
河南比鄂南,风土判良楛。
遂平房子国,周衰迁于楚。
中原若无人,鲸吞无所阻。
唐时平淮西,易名遂千古。
城西嵖岈山,战场今莽卤。
谁知五日间,此地复焦土!
强寇回霍邱,处处惊鼙鼓。
俯仰天地非,人民入刀俎。
呜呼十馀年,水火民何苦!
水莫如吕梁,山莫若太行。
兼二妙之山水,吾今果见诸马当。
马当峰拂高隼天,马当江蓄神龙渊。
龙腾水怒火轮?,峰峰壁立云涛连。
亘古屹立大江边,长江锁钥生寒烟。
一矶、一矶拥水圆,一落千寻地轴穿。
汹漭江流供插脚,轮菌庐阜疑并肩。
江水西来九派大,山翠东流万派外。
颇怪郦生「水经」疏,叙山不与马当会。
我闻马当山,风送王子安。
我来愿将一帆借,愧无雄词滕王高阁攀!
顺风直向鄱湖口,湖水入江山为走。
澎泽县西山色分,望见小孤犹回首。
波涛接远天,沧海接平田。
蒲帆片片飞,平地有流船。
举头东北望,海面高于山。
山巅视海浪,如望山上泉。
浪平水深黑,浪涌如雪白。
千丈若长蛇,奔驰银练色。
晴空无片云,下垂如笠泽。
行人惴惴危,海山一线隔。
到此万象卑,汪洋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