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四言诗

三界唯心,海岳销沈。万法唯识,青黄曲直。

天上人间,乃规乃则。眼耳即真,见闻俱惑。

孰为言宣,讵假玄默。混尔圆常,分尔百亿。

迷悟不来,尘毛匪忒。

(0)
鉴赏

这首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宋代禅宗高僧释守卓所作。诗中以深邃的哲理和禅意,探讨了宇宙万物的本质与存在。

“三界唯心,海岳销沈”,开篇即点明宇宙万物皆由心灵所创造,如同大海与高山在心灵的映照下显现或消失。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三界”概念,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象征着心灵的不同层次与境界。

“万法唯识,青黄曲直”,进一步阐述了万事万物皆由意识所构成,无论是青绿的山川还是弯曲的道路,都是意识的显现。这体现了佛教中“唯识论”的核心思想,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意识所生起的虚幻显现。

“天上人间,乃规乃则”,指出无论是在天界还是人间,都有其规律与法则,这些规律与法则都是由心灵所制定并遵循的。这里强调了宇宙间的一切秩序与规则,都是心灵作用的结果。

“眼耳即真,见闻俱惑”,提出眼睛与耳朵等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并非绝对真实,而是受到个人意识的影响而产生迷惑。这反映了禅宗对于感知世界的一种独特见解,认为真正的真理并非通过感官直接获得,而是通过内心的领悟与觉知。

“孰为言宣,讵假玄默”,指出言语难以完全表达真理,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沉默之中。这里强调了禅宗修行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理念,认为真正的理解与智慧只能通过内心的体验与实践获得。

“混尔圆常,分尔百亿”,描述了宇宙万物在混沌中保持着永恒的循环与变化,同时又在不同的层面展现出无穷的多样性。这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宇宙与生命的深刻洞察,认为生命与宇宙都在不断流转与变化中保持和谐与平衡。

“迷悟不来,尘毛匪忒”,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人生与宇宙真相的深刻思考。认为无论是迷失还是觉悟,都难以逃脱生命的本质与规律,就如同尘埃与毛发一样,无法改变其存在的事实。这里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宇宙的恒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禅意,探讨了宇宙万物的本质与存在,以及人类心灵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展现了释守卓大师对于生命、宇宙与真理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山中暑月

城市如煁灶,输兹山水乡。

松深不见日,瀑近自生凉。

静里疑秋至,吟边喜昼长。

蕉衣与纨扇,皆弃在空箱。

(0)

茅屋

道人不出山,偃卧一茅屋。

独有南山云,时到檐前宿。

(0)

颂古五十三首·其一

未曾撞入摩耶腹,两手知他甚处安。

右胁出来魔境现,只堪惆怅不堪看。

(0)

颂古五十三首·其二

雪岭六年修苦行,今朝打失主人公。

普天匝地无寻处,百亿分身是脱空。

(0)

颂古五十三首·其三十五

乌藤倒挂向平田,便把羸牛痛下鞭。

更说养来经五岁,始终只是老婆禅。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九

与么则易,不与么则难。不与么则易,与么则难。

金乌飞上玉栏干,眨上眉毛子细看。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