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得琴要,谁师师自然。
为言秋思好,因听夜声圆。
耳出淫哇外,心摇寂寞前。
广陵君且止,不欲慢商弦。
处士得琴要,谁师师自然。
为言秋思好,因听夜声圆。
耳出淫哇外,心摇寂寞前。
广陵君且止,不欲慢商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位隐居的读书人在静谧的夜晚,独自一人演奏古琴。诗中的“处士得琴要”表明这个人物已经拥有了一把心仪的琴,而“谁师师自然”则透露出他对琴艺的追求是顺其自然,不依傍任何固定的规矩或老师。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艺术创作自由态度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自己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理解。
“为言秋思好,因听夜声圆”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琴声之间的共鸣。秋天的夜晚,静谧而又有些许凉意,正是沉浸于深邃思绪的最佳时刻。而诗人通过聆听琴声,更能体会到那种圆润饱满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自然的赞美,也蕴含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
“耳出淫哇外,心摇寂寞前”则写出了在这样的夜晚,琴声如同波浪一般,在空气中流动,使得诗人的内心深处受到触动。那份寂寞与孤独,与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
最后,“广陵君且止,不欲慢商弦”则是诗人对那位弹奏者的赞叹和请求。广陵是一种古代的琴曲名称,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演奏风格或技巧。而“不欲慢商弦”表明诗人希望他不要放慢那些急促而又高亢的音符,因为正是这些音符构成了音乐中最为动听和生动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与夜晚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自然以及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幽人睡正熟,不知江雨来。
惊风飒然起,声若山岳摧。
起坐不复寐,万感集老怀。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即今踰知命,已先十年衰。
不知后此者,壮心肯更回。
旧学日疏芜,书册久尘埃。
圣处与天似,而我老相催。
坐念慨未已,东窗晨光开。